健康 別以為眼壓正常就沒事…也有可能得青光眼!7危險族... 2024.03.30 15:24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全台青光眼盛行率約為3%,且患者人數逐年上升,目前已突破45萬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暨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指出,過去5年青光眼確診人數成長22%,3C產品的使用是很... 健康 40歲以上女性半數都有!醫點名「4種人」最易罹患... 2024.03.30 15:00 每4名女性就有1名有子宮肌瘤!40歲以上女性約有5成患有子宮肌瘤。女性一生中患有子宮肌瘤的機率其實不低,而它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怎麼樣的影響?子宮肌瘤是什麼?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張瑜芹主治醫師說明,子宮肌... 健康 魚刺卡喉嚨 千萬不要再相信吞飯了 2024.03.30 15:00 許多人有被魚刺卡到喉嚨的經驗,對於「如鯁在喉」的感覺並不陌生,嚴重的話,連吞口水都會痛。但是一些流傳已久的例如喝醋、吞飯、催吐等,在醫師的眼中都是錯誤方法,最好乖乖到醫院夾除,才能避免嚴重的併發症。關... 健康 控制體重要少吃!營養師揭「6種水果」糖分超高 ... 2024.03.30 14:40 不同水果含有果糖各不同,快來檢查看看,你是不是不小心吃進了太多糖分?6種高糖水果 你最愛哪一種?健康營養師珊珊指出,雖然有些水果富含纖維,但如果要嚴控體重的話,可能就要注意一下用量:1、香蕉100g約... 健康 治療嘴破有「4方法」 牙醫師提醒:若超過2週未好... 2024.03.30 14:00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一般情況比較不嚴重的口腔潰瘍,大約2週內可自然痊癒。當然還是要避免誘發口腔潰瘍發生的危險因子,因此,飲食的均衡、規律的生活作息、良好的睡眠品質、適度的運動等,都是日常生活一... 健康 米酵菌酸吃不出來、加熱也沒用!營養師曝「21種中... 2024.03.29 18:05 亞洲和非洲曾報告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主要與變質或發酵食品有關。中國米酵菌酸中毒主要發生在農村及山區。在這些生活水平較不佳、食物種類有限的地區,居民經常自製發酵食品。由於加工方法不當,發酵食品通常會被椰棕... 健康 1毫克就可能致命!什麼狀況會產生米酵菌酸?如何預... 2024.03.29 17:00 米酵菌酸(Bongkrek acid)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導致高死亡率。小至1~1.5毫克的劑量就可能對人類致命,報告的症狀包括胃腸道和神經系統症狀,重症患者會出現肝臟和腎臟等多個器官衰竭。什麼狀況下米... 健康 台灣10大癌症飲食宜忌 癌症營養補充品怎麼選擇? 2024.03.29 16:07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根據國健署最新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10大癌症發生人數依序為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 健康 食物中毒高峰期將到!林杰樑團隊列10提醒:米飯沒... 2024.03.29 16:00 根據食藥署統計,5至10月是食物中毒的高峰期,對此,已故林杰樑醫師的太太譚敦慈女士以及林醫師學生們共同經營的林杰樑臉書也發文提醒,保存食物的方法以避免食物中毒維護健康。1、冰箱具冷藏、冷凍功能但是沒有... 健康 加熱細菌反暴增! 專家急勸「2種食物」別放過夜 2024.03.29 15:48 食物都有賞味期,還要注意食品安全,剩餘菜餚多次進出冰箱、加熱,不僅味道改變,營養素也會流失,還可能產生不好物質,建議從食物賞味期角度,適量採購、分類包裝,剩餘年菜微整形一下,就能輕鬆吃得健康。食材多樣... 健康 9個傷肝NG壞習慣 愛生氣、發怒或心情不好 2024.03.29 15:44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有句話說:「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可見肝臟之於人體的重要性。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臟器,有「體內化工廠」之稱,擁有人體生命活動不可或缺的3大功能:代謝、... 健康 營養師點名「這9種食物」都可能藏米酵菌酸 冬粉... 2024.03.29 15:37 米酵菌酸中毒大多數爆發發生在溫暖的月份,其中95%發生在5月至10月;發生高峰月份為7月。米酵菌酸來自於唐菖蒲伯克氏菌B. cocovenenans 產生的致命毒素。唐菖蒲伯克氏菌B. cocoven... 健康 瘀青怎麼做好得快?專家曝「去瘀要訣」 超過2週... 2024.03.29 15:31 每個人都有撞傷、跌傷,皮膚紅腫瘀青的經驗,如何迅速消腫、去除瘀青,可是一門學問。皮膚科醫師提醒民眾,「冰、藥、熱、醫」要訣,受傷時組織發炎時,切勿熱敷,這可能延長恢復期,且瘀青時不可用力搓揉,以免止血... 健康 米買回家要洗嗎?常溫or冷藏保存? 專家解答..... 2024.03.29 15:20 每天煮飯都要洗米,但大家知道為什麼要洗米嗎?洗米去除雜質與異味 這樣洗才乾淨農業部指出,其實洗米主要是為了洗去附著在上頭的雜質與異味,在洗米過程中,水分會逐漸滲入米粒,時間過長便會導致異味一同滲入,無... 健康 隔夜菜加熱「1關鍵」不少人沒注意!醫:尤其這3種... 2024.03.29 15:00 61歲鄭女士,有糖尿病的慢性病在服藥控制中,日前因為嚴重的上吐下瀉合併高燒不退兩天至醫院急診,抽血發現白血球、發炎指數均高,且合併有急性腎衰竭和電解質不平衡,後續糞便和血液培養均長出沙門氏菌。醫師一問... 健康 不沾鍋「這材質」易沾黏!專家提醒「注意事項」:塗... 2024.03.29 14:55 近年來,不鏽鋼及不沾鍋餐具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但仍須注意不同材質的特性不同,錯誤使用也可能會影響其性能。因此,食藥署提醒民眾在購買前,應先了解不鏽鋼餐具與不沾鍋的材質差異,以及正確的使用方法,才能用... 健康 隔夜菜「保存6招」不怕壞!醫認證 黃金關鍵時效... 2024.03.29 14:09 當然是現煮現吃最好,真的吃不完倒掉好浪費,浪費食物會下地獄,難免會要吃到隔夜菜!隔夜菜安心吃 生活必知知識我們聽過很多「隔夜菜不健康」的說法,重複加熱的食物會流失部分營養素,如水溶性維他命B、C,儲存... 健康 春天犯春睏了怎辦?中醫籲多運動可除濕、升陽 2道... 2024.03.28 17:04 最近早晚溫差大,正是典型的春天氣候,《黃帝內經》:「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然而,在一片神清氣爽的氛圍之下,許多人竟然常感到異常疲倦且乏力,甚至老是昏昏欲睡的,究竟是怎麼回事。中醫師劉... 健康 肺癌是台灣人最好發癌症,死亡率也是第一高,透過2... 2024.03.28 17:01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自從111年7月起,衛福部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提供肺癌高風險族群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CDT),開始翻轉國人對肺癌篩檢的認知。過去,民眾大多認為肺部篩檢,只要用胸... 健康 坐著總不自覺抖腳?醫揭「4大隱藏原因」 焦慮、遺... 2024.03.28 16:59 當我們談論到抖腳,這個行為,很多人可能會想到,這樣情況,僅僅是一種習慣或是無意識的動作。然而,不知道抖腳背後,也可能隱藏著多種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一直在抖腳 從心理、生理到病理1、焦慮和壓力抖腳,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