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日前出席疫情記者會分享防疫經驗表示,與病毒共存是一個妥協的結果,但科學家從未放棄過競爭,並且呼籲大眾應思考如何文明有序的共存,「當大家關心自己的PCR,不要妨礙別人的CPR!」引發網友讚賞。本刊曾在多年前採訪過時任亞東醫院副院長的邱冠明,來看看他從醫的心路歷程。

邱冠明下刀精準謹慎面對生命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373

 「把手術做到最好是我的本分,但對病人來說,這可能是人生最後一次的機會!」時任亞東醫院副院長、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的邱冠明,時常在手術檯上搶救生命,是忙碌、高壓力的典型外科醫師代表,他重視每位經手救治的病人,且總能不枉病家所託。而這樣全心全力的投入,也讓他40出頭的年紀,便成為有口皆碑的心臟外科名醫。

邱冠明的老師、心臟移植權威朱樹勳教授,不只一次誇讚這位關門弟子──將來必定是台灣心臟外科的領導者,儘管師徒兩人相差30餘歲,但在行醫路上不斷追求卓越的精神卻是一致。醫學成就非凡的朱樹勳教授,常以關愛的眼神肯定這位後進對工作的執著與努力,他曾說:「在邱冠明身上,好像看到自己年輕時的樣子」。而一路追尋恩師且盡得真傳的邱冠明,領悟力高、用心專注,加上一雙巧手下刀俐落、準確,近年來在心臟醫學領域也締造出優異成績,頗有「青出於藍」之勢。

醫界新銳,技術高超

現年45歲的邱冠明,3年前榮任亞東醫院副院長,成為國內極為少見的超年輕醫學中心副院長。雖然年紀輕輕,邱冠明的醫術卻很了得,在其14年的主治醫師生涯中,已完成超過4100例心臟手術,豐富的手術經驗是許多心臟外科醫師終其一生都無法企及的。這當中包括2400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超過1400例的心臟瓣膜手術、40例以上的心臟移植手術。

邱冠明尤其專精於心臟不停跳手術以及微創心臟手術,且後者不論是個案數或成功率,在全亞洲心臟外科醫界中都是首屈一指。

歐美先進心臟醫學中心自1980年代開始風行微創心臟手術,但由於這類手術困難度高,有較大的進入障礙,台灣遲至1990年代引進,初期未能獲得醫界普遍重視,但在歷經10餘年的推展之後,微創手術的優點已逐漸獲得認同。

向來以心臟醫學見長的亞東醫院,在院長朱樹勳教授的支持下,年輕一輩的醫師常有機會赴歐美先進醫學中心汲取新知,並研習各種最新治療技術。而邱冠明醫師也在習得微創手術的精髓之後,將微創心臟手術及更精進的微創內視鏡心臟手術引進亞東醫院,並加以發揚光大。成為鑽研此一治療領域的新生代心臟外科醫師中之翹楚,近年來已數度獲邀到日本、韓國、奧地利、中國等國家做專題演講,並現場示範教學。

先進技術,讓「開心」患者變開心

過去,病患在被醫師告知必須動心臟手術時,驚嚇指數常隨著腦海中浮現的「大手術」、「高風險」、「胸前會留下蜈蚣樣的大傷疤」等印象而飆高。的確,傳統開心手術為了讓外科醫師在動刀時有清楚的視野,必須鋸開患者的胸骨,傷口往往長達2530公分。這麼大的傷口讓病人對手術心生畏懼,也曾有病人在手術後描述自己像是「被剖成兩半」,而術後胸骨癒合時間漫長,傷口疼痛連帶行動受到限制,等待復原的日子實在難熬。 

邱冠明指出,目前已被當作常規治療應用的「微創內視鏡心臟手術」,不必鋸開胸骨或肋骨,只需要在患者身上切開45公分的小傷口,經由內視鏡或加上達文西機械手臂的協助,便可透過小開口伸入手術器械進行手術,包括心臟瓣膜置換及修補,或是治療先天性肺動脈閉鎖、切除主動脈瘤等,都可以考慮採用這種新技術。

透過客觀的量化數據來做比較,微創內視鏡心臟手術傷口不到傳統手術的15,手術時間縮短,術後加護病房呼吸器平均使用天數較少,發生沾黏、肺炎等併發症,或平均死亡率都較低。術後沒有等待骨骼癒合的問題,所以,疼痛感較輕、復原也較快速,若是女性患者接受微創內視鏡開心手術,因為傷口並不明顯,將來穿起比基尼也不用擔心會穿幫。

高壓工作中,保有醫者溫柔心

有些同儕羡慕邱冠明離開台大到亞東醫院的12年間,像搭上直升機,一路從主治醫師,晉升為心臟血管加護病房主任、重症醫學部主任、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到副院長。其實,邱冠明對工作的全神投入,恐怕不是現今多數的年輕醫學生,講究生活品質的某些醫界人士所能想像。

邱冠明一天的生活,是早上640分前抵達醫院,接著開會、看診或上刀、巡察病房、處理行政事務,手機幾乎全年不離身,三不五時便有加護病房或急診室同仁打來請教醫療處置,也可能隨時被通知有危急案例需要緊急動刀……,每天幾乎都得忙到晚上89點,甚至更晚才能下班,每天平均的工作時數超過14小時。

且多半救治的對象是生死一瞬間的重症心臟病患,承受的工作壓力相當龐大,不過,邱冠明與病患間的互動良好,客家子弟出身的他,可以用流利的客語、國語及閩南語和病患交流,有時還能把原本愁苦著臉來求診的阿公、阿婆逗得呵呵笑,是病患口中「人好、技術讚的緣投(英俊)醫師」。

他用慈悲溫柔的心對待病患,也用嚴肅慎重的態度面對每一場手術,常跟同仁強調:「病患的生命,比醫療人員的面子來得重要」。在主持臨床討論會時,對於治療成效不盡理想的案例,總要求大家檢討要深刻見骨,改進方案要具體可行,讓有利於病患的治療處置務求到位,才不負病患及其家屬的託負。

從解剖課,找到學習興趣

把大好的青春、豐沛的體力悉數投入高壓工作上,會不會後悔當初入錯行?邱冠明說,年輕時的確是順著父母的期待進入醫學院,直到大三修習解剖課,分組解剖時幾乎都是他在主刀,也從此開啟了對醫學濃厚的興趣。而進入人才濟濟的台灣大學醫學系,有幸與許多優秀的同儕一起學習,像當年同寢室的學長林昭維就常和他相互激勵,還有頂尖教授群的指導,「在良好學習氛圍下,讓我也想跟著進步。」邱冠明就以解剖課獲得好成績做起點,此後年年榮獲「書卷獎」,1994年便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從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在台大醫院擔任實習醫師階段,許多教授都非常中意學習認真、反應敏捷的邱冠明,如當時的台大骨科主任侯勝茂、神經外科主任杜永光等,皆有意收他做入門弟子。唯本身對重建醫學有興趣的他,評量心臟外科可以透過心臟瓣膜的修補、血管的接合與組織的重建,幫助病人明顯改善生命品質、甚至拯救生命,再加上當時台大醫院副院長朱樹勳教授的精神感召,於是義無反顧地選擇投入被多數醫學生視為壓力大、風險高的心臟外科。

而當年同屆的住院醫師中,只有他做出這項「勇敢」的抉擇,使得之後在心臟外科單兵受訓的住院醫師生活極為辛苦,常常一個人要當23個人用,甚至曾經創下在醫院連續值班超過2週的紀錄。不過,這段磨練也造就了他耐勞、耐操的韌性。

尋求突破,讓台灣在國際發光

兩年後,朱樹勳教授借調到亞東醫院擔任院長,邱冠明也被徵召到亞東醫院服務。褪去台大醫院的光環,師徒轉戰私人醫院,仍不斷尋求醫學上的突破,除了心臟移植早居領導地位之外,亞東醫院也積極發展微創內視鏡心臟手術,現在已是亞太地區內視鏡擷取血管的訓練中心。101年由該院舉辦的微創心臟示範手術國際研討會,便吸引了來自美國、日本、法國、中國的頂尖心臟血管外科醫師來台觀摩。

Think big! Think different!」拒絕讓自己偏安於醫術超前的「舒適圈」,邱冠明期許自己及同仁把眼光放遠,將良性競爭的對象放大到全球醫界。他表示,近年來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慘遭邊緣化,雖然他從事的是醫療工作,但仍希望可以藉由醫術上的精進,帶動台灣,乃至全球的醫療水準,提升台灣在國際社會上的能見度,為台灣爭取榮耀。

而要達成這樣的目標,沒有過人的體力怎行?肩上扛著千金重的責任,自嘲「體力正在衰退中」的邱冠明,看來在養生上也得效法恩師朱樹勳教授,再忙也要抽空運動健身,好為病患的健康與台灣的榮耀持續加油。

延伸閱讀: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 張釗監 心血管疾病威脅,從未間斷
陳天雄 奠定台灣關節重建基礎,多項技術倍受國際矚目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