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歲女性上班族近期持續出現腹部不適感,表現為間歇性腹痛、腹部脹氣感和排便異常。她描述腹痛常在排便後或在大壓力下加劇,並伴隨著腹部脹氣感;在排便方面,交替出現便秘和腹瀉的情況,並指出在壓力情緒高漲時,症狀往往更為嚴重。

由於過去並無任何慢性疾病或手術史,這些疑似腸躁症症狀出現約在半年以前,並逐漸加劇。患者在接受了一系列檢查,包括血液檢查、大腸鏡檢查和腹部超聲波檢查,結果顯示她的大腸結構正常,且無明顯異常;根據患者主訴、過去病史和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醫師確診為腸躁症。

什麼是腸躁症?

腸躁症 (IBS) 是一種功能性胃腸道疾病,會導致反覆腹痛和排便習慣不規則(包括大便形狀或頻率異常)等症狀。這種情況影響了全球約 5% 10% 的人口。

腸躁症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專家將其歸因於腸腦軸功能障礙。已知某些生活方式因素與腸躁症風險升高有關,例如睡眠不佳、吸菸和缺乏體力活動,腸躁症的症狀可能是由壓力或某些食物等因素引發的。

由此可知,改變生活方式是控制腸躁症相關症狀的有效策略,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疾病的風險。

習慣可降低腸躁症風險

研究人員評估了 5 種健康習慣的組合,包括不吸菸;每晚至少有7小時的睡眠;每週進行高強度劇烈運動;每天食用均衡且品質好的飲食;適量飲酒;5個健康習慣,都能影響腸躁症的發作。

根據發表在< BMJ Journals Gut>上的研究結果,養成以上至少35種健康習慣,可以使腸躁症的風險降低42%,健康習慣更多的人,罹患腸躁症的風險會大大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不吸菸、高強度運動和充足睡眠等健康習慣,與腸躁症風險降低是獨立相關的。這項分析共有64,286名參與者,這些參與者完成了至少2 24小時飲食回憶問卷;平均監測期為12.5年,在此期間,有961名參與者出現了腸躁症。

健康習慣數量越多,腸躁症風險就越低

在追蹤開始之前,7,604 名參與者表示他們沒有遵循5種健康生活方式行為中的任何一種,而20,662人說有一種,21,901人報告說有兩種,14,101人報告說遵循了35種行為。

「在考慮了潛在的影響因素後,健康行為的數量越多腸躁症的風險就越低。一種行為與降低21% 的風險有關,而 2 種行為與降低 36% 的風險相關;而3 5 種行為則與降低36% 的風險相關。與降低42% 的風險相關。另外,3種健康行為與較低的腸躁症風險獨立相關:從不吸菸(降低14%);高強度運動(降低17%);以及良好的睡眠(降低 27%)”。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提供的證據表示,堅持更多的健康生活方式,不吸菸、睡眠品質好、高強度運動、好的飲食和適量飲酒,與發生腸躁症的風險降低顯著相關。這些研究結果表明,改變生活方式應被視為腸躁症的關鍵一級預防策略。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壓力、緊張就拉肚子? 營養師教你用「低腹敏飲食」緩解腸胃不適
緊張、壓力大...腹痛狂拉? 醫列「腸躁症3大地雷食物」:超多人的最愛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