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國泰綜合醫院細胞學科主任、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瑜忻表示,食物中的醣類也可稱為碳水化合物,主要分為3種型態,包括:糖、澱粉、纖維。根據結構的不同,又可分為單醣、雙醣、寡醣及多醣,簡單來說,醣類是指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屬於多醣類,而糖是指具有甜味的醣類。

醣類是由碳、氫、氧3種元素所組成,單醣是醣類的最小單位,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雙醣是由2個單糖分子所構成,最常見的有蔗糖、乳糖、麥芽糖;寡醣是由3~10個單糖所構成,有果寡糖、木寡糖等糖類替代品;多醣則是由10個以上單糖構成,如澱粉、肝糖、纖維及糊精等。

陳瑜忻強調,無論是醣類或糖,都會經由腸胃、胰臟等消化器官分解,最終轉換成葡萄糖,透過血液循環運送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提供人體活動所需的能量使用。

第2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

陳瑜忻說明,一旦經常攝取過多的食物,尤其是高精緻澱粉及含糖食物,如餅乾、蛋糕、酒類,容易讓血液長期保持高血糖的狀態,就會使胰臟不斷分泌胰島素,直到胰臟無力負荷時,就會造成胰臟分泌不足,使血液的葡萄糖濃度居高不下。

另一種情況是,身體的內分泌失調產生胰島素阻抗,雖然胰島素分泌足夠,但身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導致胰島素無法完全發揮功能,必須要更大量的胰島素,才能達到相同效果。

肝臟持續製造葡萄糖,而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卻減少;反而造成進食後血糖上升,無法在正常時間內降低高血糖的現象,特別是肥胖及高血脂的病患。

陳瑜忻強調,第2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是胰島素分泌不足及胰島素阻抗,根據文獻統計,當被診斷為糖尿病時,胰臟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已經喪失50%以上,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

3多1少症狀,糖尿病上身

根據國內調查顯示,將近4成糖尿病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糖尿病,直到出現多吃、多喝、多尿及體重減輕的典型症狀,或是皮膚搔癢、手腳麻木、陽痿、傷口癒合不良等原因就醫,才發現罹患糖尿病。

根據研究發現,新診斷的第2型糖尿病患,有45~55%的人在發病前一年已罹患高血壓或血脂異常,因此,定期檢查高血壓及血脂異常病患的血糖及糖化血色素,有助於早期發現糖尿病。

陳瑜忻指出,一般人的血糖標準值為空腹血糖70~100mg/dl、糖化血色素介於4.0~6.0%。正常情況下,進食後血糖會隨著血液中的葡萄糖增加而逐漸上升,此時胰臟β細胞就會開始分泌胰島素來抑制血液中的糖分,讓血糖隨之而下降。

胰島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荷爾蒙,正常的胰臟功能,每小時會分泌0.5~1單位的胰島素來穩定血糖,在用餐時則會依血糖濃度,分泌5~10單位的胰島素來平衡血糖。如果胰島素分泌不足,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順利進入細胞內,身體長久處於高血糖的狀態,就會演變成糖尿病。

陳瑜忻表示,糖尿病的主要特徵就是血中葡萄糖濃度偏高,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以抽血檢查及臨床症狀為主,包括:糖化血色素大於6.5%,或空腹血糖大於126 mg/dL,或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糖大於200 mg/dL,只要上述3項檢查符合2項以上,或是出現3多1少糖尿病症狀,且隨機血糖大於200 mg/dL。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喝水、呼吸都會胖?網友票選代謝症候群5原因,你中了哪一個?
不愛吃甜食,喜歡吃鹹的,應該不會得糖尿病?但會增加1疾病風險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