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3C不離手,滑手機、追劇、打電動,維持久坐不動的姿勢,肩頸容易出問題,也常造成腰肌勞損發炎,可說是文明病了;而逢年過節返鄉造成的交通堵塞,也常令人腰痠背痛,甚至臀部疼痛、膝痛、下肢浮腫。
多休息、變換姿勢 促進末梢循環
中醫師鄭凌軒表示,預防痠痛,最重要的就是多休息、變換姿勢,可以設置鬧鐘,每三十分鐘起身活動,並且盡可能讓自己維持良好的姿勢,例如適當的桌椅高度較能維持好姿勢。若需長途開車、搭車,則盡量避免穿著緊身衣物,可減少血液循環不良的情況。
此外,也可以適度做足部運動,將腳背上勾、下踩,或腳趾抓地再放鬆,這些動作可讓小腿肌肉收縮伸展,促進末梢循環;久坐後,可適度抬腿,使血液回流。
適度穴位按摩 緩解痠痛不適
鄭凌軒也提供幾個穴位,適度按摩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痠痛疲勞:
一、肩頸痠痛
.風池穴
沿耳後乳突邊緣向後滑動,可在枕骨下、斜方肌外側摸到一凹陷處,可促進頭部血液循環,有效紓解肩頸的各種酸痛。
.肩井穴
位於肩外側緣和大椎穴之中間點,主治頭項強痛,肩背疼痛,可舒緩肩頸肌肉,改善落枕、肩頸僵硬。
.天宗穴
位於肩胛骨的正中間,可舒緩胸內氣滯、緩解肩關節發炎、肩頸痠痛、落枕、手臂痠痛無力。
二、腰痠背痛
.環跳穴
環跳就是站立時夾緊屁股,屁股會出現的凹陷處,可利腰腿,腰臀痛、髖關節痛及衍生的下肢痠痛皆可應用。
.風市穴
在站立時手掌貼於大腿,中指指尖所擺放的位置,可治膝痛、腰痛、腿腳乏力等。
.委中穴
在膝後中間位置,功效為舒筋、利腰腿,能應用於急性腰痛、腰脊僵硬、膝痛。
.後谿穴
在手握拳後小指旁最突出掌紋肉上,後谿清熱舒筋、通督脈,能緩解脊椎相關的疼痛症狀。
三、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改善腿部疼痛
.血海穴
血海穴的位置在膝部內側上方約3指位置,主治血證,可調血清血,宣通下焦,與其他穴位配合可緩解膝痛。
.梁丘穴
在膝部外側上方約3指位置,可治膝痛、膝不得屈伸、腰腳痛等。
.陽陵泉穴
在小腿外側上緣外側,可摸到突出的腓骨,稍往前些的凹陷處即是,可舒筋健膝,膝關節痛、踝關節扭傷、落枕皆可應用。
.三陰交穴
位於內腳踝尖,向上約4指幅的凹陷處,可調血病、通氣滯、疏通下焦經絡。
勿過度用力、按摩過久恐致反效果
除上述穴道以外,亦可按摩或熱敷局部痛點。鄭凌軒提醒,揉按穴位時也要注意,不可過度用力或按摩過久,有時過度揉按反而會造成局部發炎,會更加疼痛;若有休息及按摩無法改善的疼痛,建議尋求適當的醫療方式。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資料來源:馬光醫療網)
【延伸閱讀】
.撥筋放鬆硬梆梆肩頸!醫警告「14種人」千萬不要嘗試 骨鬆、高血壓入列
.按摩舒緩痠痛小心猝死!醫提「3重點」要注意 按摩前喝1飲品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