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常春月刊》 文/連以晴 

近幾年來,常從新聞報導中看到因為心血管疾病猝死的案例,以前可能多是中老年人,但現在20、30歲年輕族群猝死的案例則愈來愈多,可能因上班過勞、壓力太大等,這些個案的共通點多是平時無病無痛,一旦心血管疾病發作,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發生讓人惋惜的憾事。因此,了解自己是不是「三高」候選人,就顯得非常重要。

小胖子、小胖妹族

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台灣約有20%的小朋友體重過重或是肥胖,而這多跟家庭生活習慣有所關聯,通常這些小胖子、小胖妹的父母,也都是體重超標、腰圍太粗的大腹翁、大腹婆。

2009年國健署曾辦理「兒童肥胖之家庭因素研究」,結果顯示體重過重或肥胖兒童的血壓異常比率為20%、血脂異常比率為23.5%、血糖異常比率為13.6%,遠遠高於標準體重兒童的12.7%、14.4%及7.7%。而且之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小兒科研究團隊統計也發現,台灣國中一年級生竟然高達8成有脂肪肝,屬於未來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族群之一。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提醒,正確的生活與飲食習慣應從小開始學習,若家長放任小朋友零食、飲料、鹽酥雞等高熱量食物無限吃,但到了正餐時間卻吃不下或挑食不吃蔬果,不只會將寶貝養成小胖子、小胖妹的身形,成年後還可能會持續這樣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就會增加三高的風險。

久坐不動懶人族

上班族長時間坐在辦公椅上處理公事,一天8小時下來起身離開椅子的機會可能不超過10次,下班後也可能因為太累,一回到家就癱軟在沙發上,屁股始終黏在椅子上,缺乏運動機會。

瑞典一篇研究指出,每天增加1小時坐著看電視的時間,就會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這就不難想像,每天久坐不動的沙發馬鈴薯會有多大機會成為三高的候選人。

因此,何一成建議,即便工作再忙的人,也應該每天抽出30分鐘起來動一動,散步、慢跑、騎腳踏車、爬樓梯等,都能幫助改善身體的新陳代謝、預防脂肪堆積,就可以降低三高的機會。

天天外食族

錯誤的飲食習慣是造成三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外食則是錯誤飲食排行榜上的常客。外食族經常吃的餐點如速食、牛排、麻辣鍋、肉羹麵、肉圓、焢肉飯等,多半屬於高油脂、高膽固醇的食物,常缺乏的就是高纖維、高微量元素的蔬菜水果類。

即便是較多青菜選擇的自助餐,為了吸引顧客上門,通常料理的方式都是用一大匙的油下鍋大火快炒,才能讓青菜看起來油油亮亮、色香味俱全。這些都是導致外食族熱量、脂肪或是糖分等爆表的原因。

因此,為了健康著想,外食一族的飲食絕對不可敷衍了事,在挑選上必須更花工夫,並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的蔬果攝取,以免提早被三高疾病纏身。

【延伸閱讀】
外食族注定只能當胖子? 三餐這樣點讓你吃飽不吃胖
天呀!今天比昨天重1、2公斤,是發胖了嗎?5方法,看看你是真胖還是假胖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