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認為隔板只能阻隔飛沫,無法有效防疫。圖:台視新聞
醫師認為隔板只能阻隔飛沫,無法有效防疫。圖:台視新聞
  • 餐飲開放內用,同桌吃飯需架起隔板與梅花座,也要遵守用餐距離的規範
  • 密閉空間裡,氣溶膠就會隨著室內氣流方向流動,隔板只能避免飛沫傳播
  • 打開門窗讓室內空氣流通,搭配電風扇與空氣清淨機,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全國疫情警戒降為二級,中央也宣布餐廳開放內用,不過除了基本的量體溫、實聯制以外,還要遵守用餐距離的規範,同桌吃飯中間需架起隔板,還要梅花座,但有學者認為這樣的措施無法真正有效防疫,隔板可以避免飛沫,但無法隔絕氣溶膠的傳播,若餐廳是密閉空間,氣溶膠就會隨著室內氣流方向流動,應該加裝過濾網跟空氣清淨機,搭配打開門窗跟電風扇,維持室內外空氣流通,才能降低感染風險。

餐廳內用有條件開放 仍需遵守中央相關規範

新冠疫情之下,民眾不敢出門、不能內用,用餐客人的身影逐漸被外送員取代,店內的營業額甚至掉到只剩一成,有店家就說,為了要撐下去,該做的都做了,甚至一度有歇業想去找外面工作的念頭,這也是疫情下許多餐飲業者的縮影,他們在疫情影響下,也開始尋覓生機,有綠豆蒜店家表示,為了增加收入,除了每天熬煮綠豆蒜,中午時段也開始賣起便當,下班關店後再去跑外送,從早上8點一路忙到深夜11點,只求自己與家庭不會因為溫飽而煩惱。

在指揮中心宣布全國降為二級後,餐廳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允許內用,在內用的同時也規定,餐飲人員要做好戴口罩等防護,室內50人,室外100人的人數上限,以及定期進行環境清消,在用餐距離部分,不同桌子得間隔1.5公尺,或有獨立包廂及屏風隔開,如果是同桌用餐,要採梅花座或隔起板子。然而台北市規定一旦有顧客或員工確診,立即停業3天,恢復營業後暫停內用11天,台中市也規定使用公筷母匙,並在門口張貼容留人數,高雄要求使用ㄇ字型隔板,婚宴不開放,屏東則限制百貨跟賣場的用餐區容留人數,不能超過座位數的一半。

氣溶膠重量輕懸浮更久更遠 透過室內通風系統移動

不過有醫師認為,隔板只能阻隔飛沫病毒,氣溶膠不會隨著飛沫傳播,而是隨著室內空間的通風系統,與氣流等等來移動,當隔板放在桌子上,反而有可能會造成氣溶膠困在這個區域當中,沒有辦法移動散開。氣溶膠是新冠病毒的傳染途徑之一,因為重量輕,所以可以懸浮得比飛沫更遠、更久,萬一帶有病毒的氣溶膠,附著在塑膠隔板上,最多可存活3天,用餐後的隔板消毒更是不能少。

想讓防疫效果達到最佳,學者提醒通風及換氣是關鍵,當在密閉空間內,只開空調無法達到充分換氣的效果,台大醫學院就對此做了實驗,把6個人送入密閉空間開啟空調,同時監測二氧化碳數值,來觀察通風量狀況,一小時後二氧化碳濃度,飆升到1400ppm,之後數值沒有往上暴衝,代表還是有換氣,但換氣量不足,所有人離開之後,發現要降到原本的數值,需要耗費一小時。假設這6人當中有一個人是有病毒帶源者,可能就會把一些病毒留在房間裡面,若後面的人再去開會的時候,就有可能因此感染。

欲降低新冠染疫風險 開門窗保持室內通風

學者建議,門窗最好開啟至少10公分,容留人數要少於原本的一半,開空調也要保持機械換氣,以提升排氣效率,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開窗開門、自然通風,加裝HEPA濾網,或是UVC消毒裝置,並裝設二氧化碳等品質監測器,還有空氣清淨機,來知道有沒有足夠排氣,進入室內還是要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不過學者也說,這真的是一個大工程,而且每個餐廳的環境,氣流流向都不同,難以彙整出一個通則,讓餐飲業者去遵照,不過最簡單的就是,可以透過二氧化碳的監測,盡力降低風險。沒有一種防疫措施,可以達到百分百隔絕病毒,但面對無孔不入的病毒,我們只能不斷提升警覺,做好防護,因為雖然儘管疫情趨於和緩,但看不見的威脅依舊存在。

記者/黃琇雯 詹宏舜  責任編輯/陳加欣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