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科試辦處方箋標示成分名,方便社區藥師調劑
  • 打破原廠藥迷思,新制度讓民眾有更多選擇權利
  • 醫團抗議處方箋標成分名,憂造成病患心裡不安
  • 醫藥界掀處方箋改革論戰,盼民眾參與醫療決策

健保署8月初公告,2024年10月起,在牙科診所試辦,將處方箋的各項藥品明確標示「可替代」或「不可替代」,若沒有註明藥品是「不可替代」,藥師可替換成同成分藥品,方便藥師調劑,並規劃2025年起牙科診所處方箋,應標示藥品的成分名,而不是商品名。新制度的目的是要解決社區藥局,為了因應各大醫院指定不同廠牌,而造成同成分的藥品必須準備10種以上品牌的困擾,同時提高民眾用藥的便利性,但試辦計畫公布後,卻遭到醫師公會反對,擔心會增加與民眾的溝通成本,也會影響到民眾用藥的穩定性。

處方箋改成分名 牙科試辦

2024年8月初健保署公告,從10月開始,以牙科診所試辦診所開立的處方箋各項藥品將明確標示「可替代」或「不可替代」,若沒有註明藥品是「不可替代」,藥師可替換成同成分藥品,方便社區藥師調劑。同時規劃2025年起,牙科診所處方箋應標示藥品的成分名,而不是商品名,當處方箋上呈現是藥品成分名而非指定的廠牌時,可以達到方便藥師依據藥理屬性開藥的目的,藥師推薦適合的藥品給民眾,民眾也不需要為了特定品牌的藥品,到處找藥。

就醫用藥 打破原廠藥迷思

藥師李懿軒表示:「新制度的品牌的決定權,透過這樣的方式有逐步地授權給民眾跟藥師之間去做討論,藥師本身並沒有決定民眾該不該吃這個藥的權利,所以他該吃這個藥是醫師決定的,但是民眾想要吃什麼廠牌,是跟藥師互相去討論的。」新制度可以讓民眾有更多選擇的權利,當民眾不信任某家品牌時,也可以要求換廠牌,塑造良好的競爭環境。這次試辦制度從牙科開始,一方面因為牙科診所以往開立處分箋時,通常便是開立成分名而非商品名,因此對診所及藥局來說,變動不大,而且牙科用藥大多數是抗生素或消炎止痛藥,比較單純。

處方箋標成分名 醫團抗議

然而新制公告之後,卻引發醫界的反彈,醫師公會全聯會的理事長周慶明擔憂,若未來推動對其他科別,開立成分名而非商品名,會造成病患的不安,他表示:「例如說原來我們開給他的藥是圓的,病人到藥局去,藥師給他是一個方的或者是橢圓形的,雖然是一樣成分的,但是病人會有疑慮,這個藥跟原來醫師開給他的藥,他覺得是不一樣的。」這一次的新制度未來若推動到其他科別,周慶明擔心,當醫師無法確認每個藥局會給什麼廠牌的藥,需要花費更多的溝通成本,且病患心裡感到焦慮,懷疑藥的療效,甚至產生對醫師處方箋的不信任感,可能影響到治療的效果。

處方箋改革 醫藥界掀論戰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也反對貿然推動新制度,他認為新制度必須要讓醫師有選擇權,對於醫師認為不能替代的藥品,可以指定不能替代,藥師也不能因此換成其他廠牌同成分的藥。細究醫師擔憂新制造成換藥,影響民眾用藥的穩定性,以及造成病患對處方箋的信任感,其實也是藥師現在所觀察到的現象,儘管藥局建議民眾使用原來服用的藥,維持用藥的穩定性,但是因為民眾通常會遵從醫生開立的處方箋,因此造成溝通困難的狀況。

與民眾的溝通是藥師的工作,無論是醫界提出民眾用藥穩定性的擔憂,或是藥界認為現行便已經發生醫院換藥,造成用藥不穩定的狀況。李懿軒認為,最重要需要改變的事情,其實是民眾的參與度以及選擇權,知道自己服用的是什麼藥,而不是單方面由醫師或藥師來決定。處方箋上的藥品,從標示商品名改成標示成分名,對此醫藥界仍有不同聲音,但本質上的用意是讓藥師本於專業,為民眾選擇合適商品,提供調劑,讓民眾拿藥更便利。雖然可能會增加溝通成本,但也可以讓民眾更加認識自己正在服用的藥,一同參與醫療決策。

台視新聞/甘庭嘉 詹宏舜 鐵木鈷昧 江勝代  責任編輯/朱紫筠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