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變異病毒株,研發次世代疫苗來對抗。圖:台視新聞
針對變異病毒株,研發次世代疫苗來對抗。圖:台視新聞
  •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歐美先進國家第一時間,投入大筆預算研發採購疫苗
  • 受限於法規限制,必須分別向不同藥廠採購疫苗,台灣的供貨順序成了後段班
  • 「次世代疫苗」是針對變異病毒株所研發,國內也超前部署簽定3600萬劑合約

指揮中心在7月22日宣布,與莫德納公司簽署3600萬劑的疫苗合約,將於2022年及2023年,分批供應「基礎劑型」和「次世代追加劑型」的疫苗,所謂的次世代疫苗,其實就是針對變異病毒株所研發的,若以1500萬劑來說,大約可以提供6成人口補打一劑,不過這樣的數量是否足夠,也引起討論。

國際疫苗採購遲遲不到貨 多為國際捐贈

日本第三波捐贈的97萬劑AZ疫苗在7月15日抵台,同一天還有台灣自購的AZ和莫德納疫苗接力來台,國內目前的疫苗到貨量,已經達到890.6萬劑,包含日本捐贈的334萬劑AZ疫苗,和美國捐贈的250萬劑莫德納疫苗,但國內疫苗一半以上都來自國際捐贈,為何自購的疫苗遲遲無法抵台,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曾說,我們的國際疫苗採購,受限於多種的原因,所以難以施展,但也有學者解釋,先進國家因為有提早訂購,且訂的量較多,以美國為例,在去年7月就已經跟輝瑞公司下單,也贊助19億美金做臨床試驗,疫苗數量持續追加,8月預訂莫德納也是做一樣給贊助金助臨床試驗,數量也再追加。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歐美先進國家第一時間,投入大筆預算研發採購疫苗,美國的疫苗計畫,早在2020年5月就啟動,投入高達124億美元和13家藥廠合作,取得疫苗優先出貨權,總人口3759萬人的加拿大,去年光是莫德納疫苗,就買了4400萬劑,輝瑞也買了7600萬劑,投入預算超過700億台幣,疫苗採購量是人口數的三倍以上,確保到2023年都供貨無虞,相較於這些國家超前、超量部署,台灣直到2020年9月以後,才陸續簽約付訂,加上國產1000萬劑在內,共買了2981萬劑疫苗,只夠讓不到七成的人口施打2劑。

台灣供貨順序後段班 疫苗數量引擔憂

有人質疑為何台灣不像以色列一樣,只鎖定一間廠商購買,專家解釋,因為國內受限於法規限制,必須分別向不同藥廠採購疫苗,指揮官陳時中也曾說過,當時沒有第三期臨床試驗數據,因此不會單押好幾千萬劑在同一個疫苗,而是採取分散風險策略,只是這樣一來採購量少,再加上時間又比人慢一步,台灣的供貨順序,自然就排在很後面。而民眾最擔心的,還是國內疫苗數量是否足夠。專家利用基本傳染數R0值計算,原始武漢病毒株,疫苗覆蓋率60%就能達到群體免疫,以此為基礎,六成人口每人打2劑需要2760萬劑疫苗,政府最初的採購量正好足夠,問題就在於Delta病毒株,因為傳染力更高,疫苗覆蓋率要達到85%,才能群體免疫,至少就需要3900萬劑疫苗,政府原來採購量,還要再加上國際和民間企業捐贈的疫苗,共4千多萬劑才能達標,若是需要打到第3劑,疫苗需求更上看5865萬劑。

次世代疫苗 國內採購超前部署

有鑑於去年疫苗採購不足,指揮中心在7月22日宣布,與莫德納公司簽署3600萬劑的疫苗合約,將於2022年及2023年,分批供應「基礎劑型」和「次世代追加劑型」的疫苗,所謂的次世代疫苗,其實就是針對變異病毒株所研發的,等於可以讓六成人口打第三劑,但也有專家持不同看法,認為不需要過度購買疫苗,倘若新冠病毒再變異,預購的疫苗,是不是能有效對抗,也存在不確定性,加上有慢性病的人、肥胖的人,施打了疫苗之後,體內抗體下降很快,換句話說,開始可能有保護,但隨著時間保護力就會減弱,相對就要追加一劑,可是其餘的人是不是都要補打疫苗,專家認為還有待研究,不過就算打了疫苗,不代表就不會感染,疫苗覆蓋率提高,也不代表新冠病毒會從此消失,現階段最重要的還是做好防疫基本功,才能與病毒和平共存。

記者/蔡佳珍 陳世忠  責任編輯/陳加欣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