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俗稱「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又稱「隱形缺氧」)這一詞,在COVID-19疫情嚴重期間,進入大眾視野。臨床的重症醫療上,確實會遇到一些「隱形缺氧」的肺炎重症患者。這些人胸部X光表現或抽血報告嚴重的不好,但表面上看起來,患者的症狀又不嚴重,其實,這個才是「最嚴重的陷阱」,因為患者及家屬經常錯過了,就診的黃金時間!
快樂缺氧 嚴重肺炎的沉默殺手
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快樂缺氧」萬一出現,等到病人再出現典型的意識不清、嘴唇發紺,那往往已是重症肺炎最後階段表現,病情也往往迅速在24-48小時,兵敗如山倒的死亡非常令人扼腕!其實,這種現象常見於重症肺炎患者,患者血氧濃度,明明已嚴重不足,卻未出現明顯呼吸困難症狀,猶如無聲的致命陷阱,醫學界對此高度警惕,因其延誤就醫的風險極高,可能瞬間快速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何謂「快樂缺氧」?
「快樂缺氧」並非醫學正式術語,而是臨床對「沉默性低血氧症」的通俗描述。黃軒表示,正常血氧飽和度(SpO₂)應維持在95%以上,若低於92%即屬異常。然而,快樂缺氧患者即使SpO₂降至70%-80%(瀕臨危險值),仍可能行動自如、談笑如常。而此現象常見於重症:
1、病毒性肺炎(如新冠病毒、流感病毒)
2、嚴重細菌性肺炎(如肺炎鏈球菌)
3、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
為何已嚴重缺氧,病人卻不自知?
1、代償機制掩蓋危機
人體在慢性缺氧時會啟動代償反應:加快呼吸頻率、提高心跳速度以維持氧氣供應。但某些肺炎患者因肺部發炎區域神經受損,或中樞神經對缺氧反應遲鈍,未能觸發急促呼吸的求救訊號。
2、二氧化碳滯留未同步發生
典型呼吸困難源於體內二氧化碳累積,刺激腦部呼吸中樞。然而,部分肺炎患者因肺泡仍能排出二氧化碳,血中CO₂濃度正常,故未觸發喘促感,形成「缺氧但無窒息感」的矛盾狀態。
快樂缺氧的致命風險?
快樂缺氧最危險之處在於「延誤診療黃金期」!患者往往因自覺無恙,忽略就醫,待出現「意識模糊、嘴唇發紺」時,肺部損傷已不可逆。其低血氧,會導致:
1、腦部損傷:腦細胞缺氧5分鐘即開始壞死
2、心肌缺氧:引發心律不整、心臟衰竭
3、多重器官衰竭:肝腎功能急遽惡化,死亡率飆升
據統計,之前的COVID-19肺炎重症患者中,約20%-30%,也會可能出現快樂缺氧現象,送醫時常已需緊急插管。
如何及早發現?
1、配備血氧偵測機
家用脈搏血氧機(Pulse Oximeter)可即時監測氧合濃度(SpO₂)若數值低於92%,或活動後,驟降超過3%,也應立即就醫。
2、觀察隱蔽徵兆
.輕微活動(如行走、說話)即感疲憊
.指甲床、嘴唇泛青紫色
.注意力渙散、反應遲鈍
3、俯臥位測試
部分患者平躺時血氧更低,改採俯臥姿勢若SpO₂回升,可能暗示肺部後側已出現浸潤性病變。白話文就是:「病人無法平躺睡覺」!
醫療處置與預防?
1、高流量氧氣治療:透過鼻導管或面罩提供加濕高濃度氧氣。
2、俯臥通氣:改善肺部血流分布,提升氧合效率。
3、免疫調節藥物:針對發炎因子風暴使用類固醇或生物製劑。
有什麼的預防關鍵?
快樂缺氧,顛覆了傳統對「缺氧必喘」的認知,猶如藏在笑容背後的呼吸危機。面對呼吸道疾病,除了提高警覺,更需善用科技工具主動監測。唯有及早介入,方能阻斷這條沉默的奪命鏈。
.高風險族群(慢性肺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定期監測血氧
.接種肺炎鏈球菌與流感疫苗,降低併發重症風險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快量脖圍測你「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 小心快樂缺氧睡夢中走掉
·一場小感冒小心變肺炎!醫揭「關鍵症狀」速判 5類人感染致命風險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