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北台灣預售屋房價持續衝高,台北市每坪突破120萬元大關,新竹縣房價更是年漲26%,不過這些高房價將成追憶嗎?因為今年房市面臨買氣低,供給量大增的雙重壓力,下半年房屋市場出現的「平轉」、「急售」、「賠售」等現象,恐怕還會持續。
房市不復好光景!預售平轉急售爆量加劇賣壓
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不少中古屋出現平轉、急售、賠售等現象,就怕這個狀況還會持續,因為接下來將迎來的是29年來最大交屋潮,根據內政部統計2024年全台住宅類核發建築物使用執照,就達到13.8萬宅。
房屋集團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指出,「2020年疫情以來,建商在全台大舉的推案,所以這一波的新建案,大概是以供給3-5年來計算的話,都是集中2024年或是2025年來交屋,所以導致執照大量成長,那這一波大量成長,有可能造成市場上,大幅度新成屋的賣壓出現。」
不分北中南都大萎縮 6都元月買賣移轉數雙減
就怕當巨大賣壓出現,房市還冷颼颼,畢竟看看近期的房市需求,1月買賣移轉棟數6都都呈現年月雙減,合計月減3成年減43.2%,儘管去年台灣北部7個縣市,預售屋及新成屋平均單價都創下歷史新高,台北市站穩每坪120萬元大關,新竹縣年漲幅超過26%,但在今年供給量大增,量又縮的情況下,避免不了漲幅會收斂或者高檔盤整。
房價修正期中?不具重建效益、大坪數首當其衝
台北市房仲公會理事長蘇金城分析,「可能對市場影響比較大的就是,比較沒有都更效益的公寓,還是坪數比較大的,比方說台北市公寓在35坪以上的公寓,還有大坪數的4、50坪的電梯華廈,電梯大樓沒有車位的,我想這些在未來價格修正,會比較明顯一點。」
所以現在不只建商、代銷、房仲都想衝買氣,就連縣市政府也來救市,屏東縣政府推出「縣府挺起家」方案,將貸款額度拉到85%。而在市場景氣低迷下,專家認為賣方可以提早調整價格策略,自住買方則是能好好把握當前的議價機會。
台北/傅儀文、方劭丞 責任編輯/黃靜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