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現象讓夏天更熱了,端午節過後,台灣也將進入夏季炎熱高溫,面對中暑等熱傷害的威脅,除了多休息與補充水分,還能如何因應解暑與預防?

中醫將中暑分2種 「陽暑」與「陰暑」兩者大不同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藍士凱醫師表示,中醫認為中暑分為「陽暑」與「陰暑」。「陽暑」是因長時間在高溫、通風不良、且濕度高的環境下活動,即使流了很多汗,也無法排出身體多餘的熱的狀況,產生多汗、口渴、頭暈、頭痛、倦怠等症狀,可以用刮痧來促進血液循環、幫助體內熱氣排出,解除陽暑症狀。

而「陰暑」指是的是寒邪閉塞體表者,這類型的族群多數時間待在冷氣房、經常進出室內室外者,或吃太多冰飲者,與陽暑有明顯症狀不同的就是體內有熱氣卻流不出汗,「無汗」是最大特徵。值得注意的是,中「陰暑」者不建議刮痧,反而要飲用有薑片的茶湯,使身體加速發汗,才能解除不適。

中醫「生脈飲」補氣提神 預防中暑、解疲勞

想預防中暑、解除疲勞,藍士凱分享補氣提神的「生脈飲」,在家或在辦公室都可輕鬆DIY天然茶飲疏通氣血:

.材料:參鬚3錢(粉光參),麥門冬3錢,五味子10

.作法:放入500-1000毫升水煮開即可飲用,可多次回沖直至無味。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專家點名「6個意想不到症狀」都是中暑了! 肌肉痠痛、狂流汗都常被忽視
·一天比一天更熱!營養師推喝「5飲品」防中暑 其中1飲料日本人最常喝,且不怕失眠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