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各大關節中,膝關節往往承受人體最大的重量,長年累月容易造成磨損、老化,老年人罹患膝關節炎機率高,但若年輕時因外傷、肥胖、過度使用等,也可能因此引發早發性關節炎。而膝關節的強健與否,扮演演決定中老年生活品質的關鍵之一。
慢性、退化性關節炎最大宗 年輕人也可能發生
診所院長任傑仕醫師表示,常見的關節炎中最常見的有膝關節、髖關節和肩關節等,而膝關節是最常出狀況的關節之一,最大宗族群屬於慢性、退化性關節炎,多半因為年紀大經過長年使用下,導致關節腔隙變小、軟骨磨損,產生增生骨刺,周邊韌帶硬化或鬆動,以致關節不穩定、骨骼之間互相摩擦,進而引起疼痛發炎現象。
其次為創傷性因素,各年紀都有可能發生,年輕族群常見因為運動傷害、車禍等外傷造成;其他如體重過重,導致膝關節乘載負擔過重,或是純粹因為過度使用,如工作性質需要負重,甚至爬上爬下、蹲起蹲落,這些姿勢都會對膝關節造成很大負荷,導致可能年紀未老、膝關節先衰退。
年過40歲骨骼開始走下坡 出現這些症狀要警覺
任傑仕醫師指出,若以人的骨骼結構、骨質疏鬆程度來說,30歲是個頂峰,40歲開始慢慢走下坡、顯得力不從心,50歲就來到分水嶺,X光片常看到明顯的退化,像是關節間隙不對稱、一邊大一邊小,代表有一邊受到擠壓或磨損,軟骨空隙變小、磨損,可能因此疼痛、腫脹,出現膝蓋無力像是蹲下去爬不起來,或是爬樓梯較吃力,膝關節不順、卡卡的早期症狀。
輕中度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輕度不適則建議採取保守性治療,像是多休息、熱敷和肌肉訓練,減少過度站立、走動、爬樓梯或爬山等過度不必要的活動等,有助於緩解發炎,若仍疼痛不適,可使用消炎、止痛藥物緩解與放鬆肌肉,搭配簡易的物理治療和復健來改善。若症狀較嚴重,就會採取針劑治療如局部關節腔使用類固醇降低發炎反應,或進一步使用增生治療,包括高濃度葡萄糖水、自體血小板增生療法PLT,最後仍未見效,就需要考慮內視鏡或置換人工關節的手術治療。
膝蓋不舒服 這樣做減輕關節負擔
不論任何年紀,只要膝蓋不舒服,都可以先採取休息、減少活動、熱敷的方式緩解,活動時配戴護膝,並加強鍛鍊股四頭肌幫助穩定關節,穿有氣墊或柔軟度佳的鞋子,也有助於降低膝蓋與地面的衝擊力。
任傑仕醫師提醒,肥胖者建議減重來減輕膝蓋負擔,但運動方式不建議走路、跑步,可選擇游泳、騎車較為適宜;另外,盤坐和蹲下都屬於膝蓋彎曲極限的動作,應盡量避免,爬樓梯、爬山時應配戴登山杖、護膝,爬樓梯時扶著把手,以減輕膝蓋磨損;飲食方面可多攝取Omega-3如深海魚油等降低發炎反應。一旦發現膝關節疼痛、腫脹,則應盡速就醫。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快坐好!骨科醫點名「這4種坐姿」超傷膝蓋和脊椎 盤腿坐還可能害椎間盤突出
·「4原因」都會害膝蓋積水! 醫告訴你:腫痛到底要冰敷還熱敷,以及需不需要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