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幾年前的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一片中探討的思覺失調症嗎?這幾年也有些社會事件當事人與思覺失調症有關,尤其在過去的3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有些患者因此而沒有定期回診,甚至因為待在家中,導致作息不規律、活動量降低,連帶著思考力和體力跟著下降,讓許多患者晚上失眠,腦部無法充分休息,提高妄想、幻聽等症狀復發機率。

1/3思覺失調症患者 用藥順從性不高

台灣精神醫學會蔡長哲理事長表示,根據統計,在台灣,思覺失調症患者大約有15萬人,其中約1/3患者未能按醫囑規律服藥,進而導致病情反反覆覆。思覺失調症患者往往因為缺乏病識感、照護者對治療及病情認知不足,再加上社會汙名化等因素,通常都拖延多年才確診。根據研究,追蹤一年有72%的患者未能按醫囑服藥,一旦用藥順從性不佳,就很容易復發,再度住院的機率高達兩倍之多,症狀改善的比例也下降34%。

由於思覺失調症患者病情反覆急性發作,每次復發都可能對腦部造成難以復原的傷害,並且會提升死亡風險;對照護者來說,也容易造成關係緊張及對立,身心俱疲。因此,提升患者的服藥順從性,並能持續治療、降低復發機率,非常重要。

主要治療藥物有兩種:口服、針劑

蔡長哲指出,目前思覺失調症治療藥物主要有口服和針劑兩種,口服藥常面臨服藥中斷或效果不佳等狀況,因此,國際與台灣的治療指引,皆建議及早考慮使用針劑,不但能提升用藥順從性、降低用藥中斷率,也能減少復發機率,並能降低急診、住院和死亡風險。

健保署為了鼓勵長效針劑藥物作為患者優先的治療選項,獨立編列逾27億元預算,在積極推廣下使用率已達54%。健保署更擬於2024年持續編列預算推動長效針劑治療,亦針對急性後期照護服務編列6千萬元的預算。

藥物治療+社區支持 雙管齊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主任郭千哲則表示,治療思覺失調症病除了透過藥物之外,社區支持也相當重要。因應嚴重精神病患者病識感不佳、共病性高,且其容易伴隨較高之自殺風險,現行照護趨勢逐漸走向以社區為基礎的照護系統,能夠減少患者住院,並幫助其銜接回歸社會。

郭千哲說明,以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來說,精神科居家治療團隊會協助患者評估是否合適此方式,確認後即開始協助擬定治療計畫,後續會有社區護理師及醫護人員前往家中關懷及協助治療。根據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接受完善居家照護的患者,增加常規醫療介入之機會,幫助降低患者急診及住院醫療資源使用,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及家屬來說真的是幫了一個大忙。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1分鐘測出你的大腦有沒有生病?思覺失調症中斷治療30天,再次住院風險上升4倍
長期服用維生素D注意! 國衛院示警「2族群」恐害大腦病變加劇、智能退化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