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中心5月1日解編。圖/指揮中心提供(資料畫面)
指揮中心5月1日解編。圖/指揮中心提供(資料畫面)

2019年底中國武漢市發生多起不明原因肺炎,沒有人想到,接下來會在全世界造成大流行,演變成百年大疫,不僅帶走數以萬計的生命,也大大影響人類的日常生活。台灣也難逃病毒肆虐,2020年1月20日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肩負起防疫重責大任,歷經發生多起群聚,曾迎來多天的本土零確診,卻也無法避免本土疫情大爆發。隨著疫情趨緩,新冠肺炎在5月1日降級,指揮中心也走入歷史。

2020年台灣力阻病毒入侵 成全球防疫典範

2019年12月31日,當大家都在慶祝跨年的同時,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從網路論壇PTT得知中國發生數例非典型肺炎,疾管署立即向中國及WHO要求進一步資訊,並在當天針對中國武漢直航入境航班啟動登機檢疫。

2020年1月5日,疾管署確定病例定義及通報個案處理流程,並在1月15日正式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

鑒於鄰近國家接連出現從武漢移入的確診個案,1月20日指揮中心三級開設,由時任疾管署長周志浩擔任指揮官,未料,隔天一名從武漢返台的台商確診,成為台灣第一例確診個案,也是全球首例非中國籍病例。

1月23日春節假期前夕,武漢宣布封城,指揮中心提升至二級開設,由時任衛福部陳時中部長擔任指揮官;春節期間,國內接連有零星境外移入個案,也出現第一例本土病例。

陳時中宣布台灣出現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圖/台視新聞(資料畫面)

武漢持續封城,其他國家展開撤僑,台灣首批武漢包機在2月3日晚間抵台,4日其中一名乘客確診,當晚陳時中在記者會上落淚;2月8日寶瓶星號郵輪從沖繩進港,疾管署登船檢疫128人,皆為陰性,陳時中親自登船向乘客廣播「我們可以回家了」。

隨著國際疫情急速升溫,指揮中心在2月27日提升為一級開設,也嚴格執行邊境檢疫,限制非本國籍人士入境,所有入境者居家檢疫14天。

國內疫情則有醫院群聚、敦睦艦隊群聚等,不過沒有大規模擴散。有效防堵疫情,讓台灣多天迎來本土零確診,指揮中心成員更受封「防疫五月天」,曾一同戴著粉色口罩做性別教育,也南下台南、墾丁等示範「防疫新生活運動」。指揮中心在12月1日啟動「秋冬防疫專案」,規定出入8大類場所應佩戴口罩。

指揮中心一同戴上粉紅口罩。圖/台視新聞(資料畫面)

2021年首波本土疫情爆發 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

2021年初,衛福部桃園醫院發生群聚,部桃群聚落幕後,台灣3月22日開打首批AZ新冠疫苗,指揮中心鬆綁部分入境檢疫措施,包含開放台帛旅遊泡泡、機組員檢疫「3+11」等。

4月下旬爆發華航機師與諾富特飯店群聚,5月11日,國內出現6例感染源不明的本土個案,全國疫情警戒升至第二級,5月15日台灣單日新增確診數首度破百例,雙北疫情警戒至第三級。

5月19日全台進入三級警戒,學校採遠距教學、許多公司改遠距辦公、餐廳禁止內用,民眾自發性減少外出,原先人聲鼎沸的台北街頭宛如空城。

假日的台北街頭彷彿空城。圖/台視新聞(資料畫面)

不過,確診數迅速增加導致檢驗量能不足,5月22日指揮中心公布個案數首次出現「校正回歸」,引發「蓋牌」爭議;本土疫情爆發也使得民眾接種新冠疫苗的需求大增,供不應求,期間首批莫德納到貨、衛福部核准高端疫苗專案製造,不少國家捐贈疫苗給台灣。

7月27日,隨著疫情趨緩,疫情警戒降至第二級,接著高端疫苗開打、民間企業採購的BNT疫苗到貨,10月27日國內新冠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1劑已達70%、第2劑達30%。

在各國展開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的同時,病毒也不斷變異,致死率雖然下降,但傳播力大增,Delta病毒株在7月成為全球主流病毒株,入冬後傳播力更強的Omicron出現,迅速擴散。

民眾等待接種新冠疫苗。圖/台視新聞(資料畫面)

2022年Omicron肆虐 台灣邁入與病毒共存

2022年受Omicron影響,台灣不僅境外移入個案大增,國內又再度爆發本土疫情,2022年初接連爆發桃園機場、高雄港、防疫旅館、醫院等多起群聚,3月下旬從基隆小吃店衍生警察群聚、多縣市發生職場群聚等,本土疫情大規模爆發。

為了保留醫療量能,指揮中心公布「輕症居家照護指引」,4月15日本土單日確診數首次破千例,到了4月28日首次破1萬例,同日快篩實名制上路。

確診數激增讓民眾得大排長龍做PCR,指揮中心5月26日實施「快篩陽視同確診」,引發民眾搶購快篩試劑,造成快篩之亂,也讓台灣確診數大幅增加,單日新增確診數曾高達9.4萬例。

甚至指揮中心多名決策成員同時間確診,包含陳時中、莊人祥、王必勝、薛瑞元、石崇良等人,一度讓疫情記者會只剩羅一鈞一人孤「鈞」奮戰。

羅一鈞一人召開疫情記者會。圖/台視新聞(資料畫面)

面對Omicron大爆發,台灣防疫政策從清零邁入與病毒共存,指揮中心逐步放寬防疫措施。10月13日,時隔936天台灣重啟國門,入境居家檢疫14天改採「0+N」天,不少民眾報復性出遊;接下來陸續取消居家隔離措施、縮短確診者隔離天數、取消參與戶外活動全程佩戴口罩規定。

2023年解除室內口罩令、輕症免隔離 迎向疫後新生活

2023年防疫措施持續鬆綁,睽違811天,室內口罩令在2月20日解除,除指定場所仍須配戴口罩;3月6日鬆綁校園口罩令;3月20日起確診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改「0+n自主健康管理」,4月17日起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不再強制戴口罩,5月1日起新冠肺炎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級為第四類。

指揮中心從2020年1月20日至今,共召開過960場記者會、發布2199則新聞稿、製作近7000張資訊手板,隨著新冠肺炎降級,指揮中心同步解編,長達3年多、1197天的抗疫任務,正式告一段落。

指揮中心5月1日解編。圖/指揮中心提供(資料畫面)

責任編輯/林湘芸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