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因工作型態常久站久坐、生活作息不正常、水分及青菜攝取量少或是愛吃辛辣等重口味食物,皆可能引發便秘,進而導致「痔瘡」找上門,讓人坐立難安!初期的痔瘡可以透過作息調整或藥物治療來緩解症狀,但若患者置之不理,使痔瘡惡化,恐需動手術醫治,因此建議患者遇到痔瘡應及早就醫處理。

痔瘡為常見疾病 以下高危險群要當心

甘宗本醫師表示,痔瘡為常見的疾病,主因是肛門的靜脈血管流通不良,造成腫脹、發炎及破裂等併發症;而容易發生血便的原因為,一般排便時需要出力,但患者因大腸過度乾燥、肛門括約肌鬆弛無法密合,導致在排便時只要出力,微血管便會破裂,進而產生血便。

關於痔瘡常見的好發族群中,除了生活壓力大或纖維質攝取不足造成排便不順暢以外,女性、高齡者、孕婦、慢性便秘、久站或久坐習慣者,會導致靜脈血液無法循環,使直腸、肛門括約肌有狀況,也是痔瘡的高危險族群。

痔瘡依其發生位置分3種 康復後仍有復發機會

甘宗本醫師說明,痔瘡依照發生位置分為內痔、外痔與混合痔。「內痔」疼痛感較少,只要用「橡皮圈結紮」即可去除;「外痔」則是病灶落在肛門外,疼痛感明顯,需要手術;「混合痔」則視病況而定。即使現在治好了,未來只要生活習慣不佳,仍會復發。

甘宗本醫師提醒,肛門口附近的小感染也會造成發炎,造成局部循環不良,因此門診最常做的建議,是在上完廁所或洗完澡,用浴缸做「溫水坐浴」對肛門的血液循環很有幫助,能降低感染機會;不論有沒有痔瘡,避免用力擦屁股,或是用水沖,都是很好的做法。

痔瘡藥物治療竟腹痛? 天然潤滑成分有助緩解

針對治療痔瘡的方式,陳莉淇藥師補充,初期藥物治療,醫師一般都是開止痛藥或軟便劑,來調節血液促進血液循環,讓腸胃蠕動幫助排便,但常聽到患者反應,服用痔瘡藥物後會肚子痛,這是因為大腸過於乾燥、缺水的緣故。

罹患痔瘡應及早治療 日常生活預防有8招

甘宗本醫師強調,患者如遇到痔瘡的問題,可能會礙於隱私不願就醫,但若未及時醫治,會有症狀加劇的可能性,因此建議大家發現狀況,需及早治療。至於如何預防痔瘡發生?醫師建議可以從以下8件事做起:

▸攝取高纖維,遠離痔瘡也可防止大腸癌。
 ▸補充足夠水分。
 ▸排便後宜用水清潔,以免過度刺激造成發炎。
 ▸如需久坐或久站,應適時變換姿勢。
 ▸少吃油炸食物。
 ▸保持規律運動。
 ▸有便意要盡快去上。
 ▸適當使用軟便劑,特別是長輩,可以提升排便順暢度。

針對曾得過痔瘡的患者,由於痔瘡是會再復發,為了避免再次得病,日常生活習慣務必要多加注意,平時應避免久站久坐、多喝水、注意飲食均衡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看一眼就知道!大便有血是痔瘡or腸癌? 專科醫授「血色分辨」
·居家久坐不動長痔瘡怎辦? 專家授「緊急緩解3招」:血便、肛門搔癢應警覺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