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過年習俗,向神明求發財金開運。圖:台視新聞
民間過年習俗,向神明求發財金開運。圖:台視新聞
  • 過年求發財金,向土地公或財神爺擲筊請示,可獲100~600元不等的發財金
  • 信徒所得發財金,通常做為投資或經營生意的錢母,希望神明加持帶來財氣
  • 向「神明借錢」還款,每年可能為廟方帶來數千萬,甚至數億元收益

人龍綿延7公里長,南投竹山紫南宮,民眾排隊領錢母盛況年年上演,2021年因為新冠疫情,大年初一廟方發錢母活動首度喊卡,但往年這裡夯的不只是錢母,炙手可熱的還有發財金,全台以借發財金聞名的廟宇,除了南投紫南宮之外,還有新北市的金山財神廟,素有北金山、南竹山的美名。

向神明借開運錢 北金山南竹山齊名

櫃檯上方,斗大的「銀行」兩字映入眼簾,並標示著「借還款」幾個大字,不說你可能以為走進一間金融機構,但仔細看,金山財神廟大殿裡滿滿都是信徒,一個個持香虔誠參拜,口中念念有詞,民眾余先生表示:「我是來還願的,順便參拜,跟主祀的財神爺講,自從上次來拜拜以後,公司業績進展。」

地處偏遠,人煙罕至,其實原本這塊地是要開發成靈骨塔,是什麼原因,讓廟方想法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改蓋財神廟?金山財神廟發言人李淑逸表示:「因為在請神的過程中,我們就是有通靈的師父,有提到財神爺是跟他提說,這個地方是祂們的地,是虎耳穴,祂們想要回來,而且我們請地藏王,就是管靈界的,祂是不願意過來這邊的,所以就有一些比較可能神奇的事情,就在主事者身上發生。」

但金山財神廟蓋好了,也不是一開始就香火鼎盛,早期根本乏人問津,堪稱是蚊子廟,而就在2003年時,廟方開始經營所謂的「財神銀行」,讓金山財神廟迅速翻紅,知名度大開。

事實上,借發財金,各廟方法大不同,普遍作法都是信徒向土地公或財神爺擲筊請示,獲得100元到600元不等的發財金,民眾通常會拿這筆錢,做為投資股票或經營生意的錢母,或存進銀行生利息,最主要就是希望在神明加持之下帶來財氣。根據金山財神廟,廟方提供的資料顯示,平均一年大約有5萬人借款,借出總金額1500萬元至2000萬元不等,一年還款約2000萬元,另外,規模更大的南投紫南宮,光是2020年,就有64萬人次借發財金,借出的金額高達4億元,還款金額更是多達7億,現金流量相當驚人。

但台灣社會到底是從何時開始,吹起這股向神明借錢的風潮?民俗專家林正義表示:「以前是自己帶錢去,在神明的香上面過個爐,是那種錢母,後來就有人發現說,如果是神明的錢借你,那才真的是神明的錢,那這樣會不會比較有效,所以開始就流行。」

全台借發財金起源 可溯自日治時期

若要說到全台第一間,出借發財金的土地公廟在哪裡?答案很可能是新竹縣新埔鎮旱坑里的上樟樹林福德宮,在地耆老詹國明表示:「大概民國36年,光復後那時候,我七、八歲時,那時候就開始,老一輩的人,我父親那一輩的人,坐在這邊,每年農曆的1月15號元宵節晚上,7點開始,三十幾戶人家,好天氣聚在這邊,求財求金。」

在地耆老詹國明,拿出早期廟方的求財帳簿,泛黃的帳冊裡是一筆又一筆,從民國51年開始,20年期間旱坑里里民或在此地工作者,每年元宵夜向神明借錢的紀錄,除了憑耆老印象,當地文史工作者也推估,這座土地公廟借出發財金的年代,可追溯到日治時期,文史工作者黃有福表示:「這本是民國51年開始,但這是第二本,第二本用到民國70幾年,所以一本帳簿,大概可以用20幾年,所以前面一本,應該是從民國30年就會有的。」

民眾藉助信仰,求財運,不過也不能忘了,事業成功與否,能否賺大錢,除了運氣以外,還是得靠自身努力。

記者/李心嵐 張倫昌    責任編輯/張庭蓉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