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年輕女性的低血壓不是低於8050 mmHg的話,對身體健康沒有立即性的危害,不需要採取積極性的治療,只要改變生活習慣,病情即會漸漸緩解。

血壓是維持全身血液循環的原動力,由心臟收縮力的強弱、血液量的多寡,以及血管壁的阻力,來決定血壓的高低;然而在年紀大的人身上,這些調節機轉的功能逐漸退化,就容易導致血壓過低。

低血壓的3個威脅

1.增加心臟病風險

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嘉修指出,目前醫界認為,60歲過後開始低血壓,很可能與血管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有關,因為血管內皮功能逐漸退化,血管硬化程度越來越明顯,收縮壓逐年上升,舒張壓反而偏低,收縮壓很高約150~160 mmHg,舒張壓約40~50 mmHg,發生心血管疾病比例高出2~4倍。

2.增加腦中風機率

由於舒張壓是反應血管彈性,特別是已經罹患心血管疾病者,如果血壓偏低的話,代表血流量不足,容易發生暈倒、心絞痛、短暫缺血性腦中風。

研究發現,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落差越大,代表大動脈硬化越嚴重,腦中風的機率越高,當血管硬化、彈性差,血流從心臟衝出來時,血管無法以舒張或收縮來緩衝壓力,血流衝出的作用力大,反作用力也大,就會造成收縮壓偏高、舒張壓偏低,代表大血管硬化程度越厲害。

3.增加失智症風險

老年人容易出現姿勢性低血壓,也就是收縮壓在姿勢變化間,會大於20 mmHg,通常與調節血壓相關的神經系統退化有關,常會引起暈眩及跌倒。

長期血壓偏低的患者,可能較容易感覺到疲倦、暈眩、情緒低落等症狀,有些憂鬱症或老年失智症等精神問題,也被認為和慢性低血壓有關。

根據美國的研究發現,75歲以上老年人,舒張壓每降低10mmHg,日後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出約20%,舒張壓太低與阿玆海默症的發生有明顯相關;老年人如果持續性低血壓達2年以上,未來發展成失智症的機率便提高為2.19倍,推測原因可能與持續性低血壓,造成長期腦部血流灌流不足有關。

預防低血壓4方法

夏天比較容易發生低血壓,臨床上,高達8成患者因低血壓就醫。張嘉修說明,夏季的氣溫比較高,血管容易擴張,血壓本來就會低一些,再加上天氣炎熱,身體容易流汗加速散失水分,血壓更容易偏低,如果又沒有補充適當的水分,就會造成低血壓的情形。

1.補充足夠的水分

天氣熱容易流汗,體內水分大量流失,平時記得補充水分,尤其運動後,更要攝取時夠的水分,以免發生脫水。

2.適度攝取鹽分

增加鹽分攝取可提高血壓,因為鹽分中的鈉,可以使水分滯留在血管中,讓血管的總液體量增加,血壓就上升了,建議低血壓的患者每天適量攝取約12克的食鹽,可改善低血壓的症狀。運動大量流汗後,低血壓者可喝運動飲料,補充鈉離子。

3.規律運動

養成運動習慣可以增加肌肉量及肌肉強度,肌肉收縮能使靜脈的血液回流,增加心臟輸出的血液量,穩定血壓進而改善低血壓症狀,同時調節自律神經、增強心血管功能,促進血流循環。

4.適量攝取咖啡因

咖啡因能幫助血管收縮,使血壓突然升高,對於低血壓患者,可以適當喝茶、咖啡,將血壓稍微拉高。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別只在乎高血壓,天熱容易脫水,血壓過低恐導致休克,1性別較易低血壓
最新!!112年10大死因,1疾病連續42年第一,新冠肺炎跌至第6名,醫師疾呼:趕緊恢復疫情前1習慣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