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食物會影響心臟健康,但其實進食的時間也很重要,最近有研究發現了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最佳進食時間,而心血管疾病是一種會影響心血管的疾病,如心臟病與中風,皆為全球常見的死亡原因。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建議,早上8點前吃早餐、晚上8前吃晚餐的進食習慣,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太晚進食竟會提高中風風險?研究揭進食時間與心臟疾病的關係

研究小組分析來自法國NutriNet-Santé研究的10萬3,389名參與者的數據後,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像是比較晚吃早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而且每晚1小時風險增加6%,還有在晚上9點之後吃晚餐的人,中風風險會比在晚上8點前吃晚餐的人高出28%,這種風險在女性中更是明顯。

不僅如此,研究還發現,夜間禁食的時間(即是1天的最後1餐和第2天的第1餐之間的時間)愈長,中風的風險就愈低,而有遵守建議的早晚進食模式的情況下,每增加1小時的夜間禁食時間,中風風險就會降低7%。

選對時間吃東西很重要! 養成提早進食的習慣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還需要在其他群體中進行複製,並通過不同設計的其他科學研究來做進一步的確認,而這項研究強調進食時間在預防心血管疾病中的潛在作用。簡單來說,較早食用早餐和晚餐的習慣,加上夜間禁食時間拉長,可能有助於防止心血管疾病發生。

許多人都知道食物是生理時鐘的同步器,有控制血壓的作用,而較晚攝取食物,則會導致代謝系統紊亂,研究人員解釋,飲食行為是全球心血管疾病負擔主要可改變的風險因素之一,而且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食物的最佳代謝與時間是相關的。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不是168!研究:間歇性斷食控制在「這時間內進食」好處更多 心情也變好了
「168斷食法」6年實驗結果揭曉!結果出乎意外 美心臟協會曝:減重效果不如「1事」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