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的壓力逐漸增加,台北市教育局宣布113學年開始,公私立高中班級人數減1人,小班小校未來恐成趨勢。偏鄉和私立學校更面臨廢校危機,新北瑞芳鼻頭國小,全校總共13位學生,由於新北市採取不裁併校的政策,讓學校得以保留,而他們也以混齡、跨校共課的方式突破教學的瓶頸,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教育。
少子化影響 都會區明星學校減班減招
少子化的影響有增無減,高中併校、退場消息頻傳,2020年以來,台北市的私立高中已經有5所停辦,而公立高中雖然招生無虞,2023年也將配合少子化趨勢,實施減招,兼顧教學品質。台北市教育局規劃,從113學年度開始,公立學校每班35人減為34人,私立學校每班48人降為47人,而北一女、成功高中等等,還申請減少1個班級。另外,隸屬教育部管轄的師大附中,112學年度高一新生,已經減招1個班級,2020年開始,也逐年減少班級人數,從大約40人調降到平均每班36人。
7年來,全台國中約730校,高中約510所,尚未大規模退場,維持各地學生受教基本權益,不過雖然學校數量變化不大,校園內卻已經採用減班減招,來因應少子化,105學年起,高中和國中班級數量皆呈現緩降趨勢,平均每年減少500個班級,即便都會區的明星學校,也擔憂持續減班的後果。師大附中教務主任柯冠銘表示,如果要減班,接下來就會面臨到教師員額也會減少,教師員額減少,行政人力也會減少,教育分配到的資源就一樣會減少,這個對學校來說,都是非常沉重的負擔。
小校危機變轉機 混齡教學開闢新出路
市區明星高中,學生爭相進入,少子化的衝擊相對緩和,但是在鄉鎮,小班小校的現象,已經是現在進行式。新北瑞芳山海圍繞的鼻頭國小,上午的活動時間,全校13位孩子們,聚集在球場上遊戲,新北市105學年度開始,就確立不廢校的原則,採用混齡教學,為小校開闢一條出路,老師上課時,會盡量讓每位同學,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交流,因為班級人數少,孩子們的學習情況,老師們都能充分掌握。
全台2666所小學當中,有1025校學生少於100人,占比38.4%,其中有512所,學生人數還低於50人,小校的型態越來越常見,學校也絞盡腦汁適應新的教學需求,鼻頭國小和鄰近3所學校組成策略聯盟,跨校上課,增加孩子們人際互動的機會,也共享教學資源。政大教育系副教授鄭同僚表示,應該用不同的觀點去看這些小校,它們就是一個新的類型,加上在一個AI、數位資源這麼發達的時代,我們就應該要結合這種數位的資源,讓小校用混齡的方式,老師只是來陪伴他們學習、激發他們學習。
鄉鎮小校生存考驗 改變傳統教學思維
少子化是一場不容再惡化的危機,加上城鄉發展不均、人口分布不均,讓鄉鎮小校面臨生存考驗,不得不改變傳統教學的思維,面對挑戰。政大教育系副教授鄭同僚也認為,這些鄉村小校,這個孩子,反而在這個時代裡面,他有這個優勢,因為人少,所以老師可以用活潑的方式,帶他們跟全世界學習,而不是只有眼前的課本。
台灣的教育型態,在少子化的趨勢下,面臨轉型和生存壓力,有的學校仍在摸索、仍在適應,也有的學校跨出改變的第一步,打開不同視野,共創教育新藍圖。
台視新聞/蘇韋宣 黃鈞豪 責任編輯/朱紫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