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跟大腦竟然能溝通?外科醫師陳威佑舉例,他一名60歲患者在確診帕金森氏症前,沒有出現顫抖症狀,反而是長期便祕,醫師認為腸胃道健康長期出問題,可能代表大腦也不夠健康,並引用國外研究指出,其實腸道中的微生物會產生「神經活性分子」,可跟大腦進行雙向溝通,進而影響身體反應、免疫功能和心理健康。

不只大腦!突觸核蛋白病變 腸神經恐有障礙

對此臺安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葉秉威表示,「這並不會是說便祕本身會導致帕金森氏症,但是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確會觀察到容易有便祕現象」。

醫師指出,腸胃不健康的人,大腦也不健康。圖/台視新聞

腸道菌叢影響身心、免疫 不平衡恐產生疾病

醫師陳威佑引用國外期刊上的研究論文指出,帕金森氏症是因為突觸核蛋白異常病變,導致多巴胺神經元退化,而突觸核蛋白不只出現在大腦,也會出現在腸道,如果大腦神經出現障礙,腸道神經也會跟著有問題,臨床表現可能是便祕或腹瀉,而腸道中微生物數量眾多,會產生神經活性分子,經由菌、腸、腦軸跟大腦進行雙向複雜溝通,進而影響身體反應、免疫功能、消化代謝和心理健康。

突觸核蛋白也出現在腸道,如果大腦神經出現障礙,腸道神經也會有問題。圖/台視新聞

葉秉威也說,「某些細菌的孳生或者維生素的不平衡,有時候的確會改變我們神經傳導物質,腸道菌株目前可以證實確實可以當作腦子跟腸子溝通的橋梁」。

醫師指出,腸道菌叢可視為另一個器官,儘管每個單位微小,但影響範圍 卻很大。

台北/陳酈亭、甘而棣 責任編輯/林均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