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山脈東側的「山岳波」。圖/翻攝自Facebook@mdc.cwb
中央山脈東側的「山岳波」。圖/翻攝自Facebook@mdc.cwb

梅雨季首波鋒面帶來雨勢,其中以中部水庫進帳最多,南部水庫則只有進帳大約181萬噸,相當於高雄一天用水所需。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今(9)日表示,中央山脈東側的「山岳波」明顯,表示越山的西風氣流帶有水氣,但是相對穩定,午後對流發展會相對有限。

氣象局長鄭明典今早透過臉書分享一張衛星雲圖,指出中央山脈東側的「山岳波」越明顯,表示越山的西風氣流帶有水氣,但是相對穩定,午後對流發展會相對有限。

至於為什麼關心午後對流?鄭明典說,因為在統計分析中,梅雨季雨量有顯著比例是來自午後對流。

有網友詢問,這樣是否可解釋成「雲裡面的水氣不夠多。否則,水氣再多一些,山岳波就看不到了?」鄭明典則留言表示認同。

鄭明典也用兩張圖分享梅雨資訊,第一張圖是分析歷史10大梅雨(降雨量)個案,主觀的劃出強烈梅雨鋒面系統特徵,算是一種概念圖或示意圖。

第二張圖則是梅雨期(5/15~6/15)所有接近台灣鋒面系統的地面天氣圖合成,之後在主觀劃出鋒面與高低壓天氣系統的配置。這張圖個案選取標準是鋒面的位置,參考的個案數比前者多很多。

鄭明典提到,「另外一個統計數據也蠻有趣的」,有幾位學者嘗試分類梅雨季(5至6月)鋒面的移動特徵,發現多數鋒面都是「移動性」冷鋒,以台灣本島為基準,滯留鋒的比例並不高。

責任編輯/朱怡玟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