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貧血的原因很多,例如飲食長期缺鐵或患有地中海型貧血症,會造成血紅素生成減少,就容易發生貧血。若罹患再生不良性貧血症、骨髓增殖性白血病或癌細胞等侵入骨髓,也會導致造血功能下降而引發貧血。

多種疾病導致貧血

部分疾病如腸胃道出血、消化性潰瘍或大腸癌,常導致慢性失血,且難以察覺,還有女性子宮肌瘤症引起大量月經等,也可能因血液過度流失而造成貧血。

至於孕婦懷孕時及兒童成長發育階段,對鐵的需求量大增,若飲食長期缺乏鐵質、維生素B1、B2、葉酸等營養素,也可能引起貧血。由於地中海型貧血的基因缺陷會傳遞給下一代,容易產下重型貧血症的嬰兒,因此,有家族病史的夫妻應做好產前檢查來預防。

找出病因,加以治療

貧血患者常見的情況,包括臉色蒼白、頭暈、心悸、無力等缺氧症狀,不過,必須經由血液檢查診斷才能確定。以缺鐵性貧血為例,透過檢查可發現患者的紅血球變小、血紅素下降,血清鐵蛋白也跟著下降,而得到確診。

改善貧血的根本方法,並非盲目補充鐵劑或是多吃補血食品,而是要先找出病因,加以治療。例如因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造成的貧血,應先將潰瘍治療好;若鐵質長期攝取不足引發的貧血,就要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要小心,地中海貧血不適合補充鐵。

治療上,若需透過鐵劑的補充,以口服最為方便,一般臨床上會建議即使血紅素

恢復正常數值後,仍應繼續服用2個月,以提高血液中鐵質儲存量。服用鐵劑時會出現黑色便,但這並非腸胃道出血,無需過度驚慌。

【延伸閱讀】
缺鐵性貧血「5風險因子」曝!痔瘡也中 補鐵飲食攻略千萬要看
長期吃素的人注意囉!恐罹患「1疾病」,營養師建議飲食5原則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