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全台居住在無電梯公寓的老人數量,突破54萬大關,許多行動不便的長輩,被迫囚居在沒有電梯的「步登公寓」當中,形成「老人困老宅」的雙老危機。對此,內政部營建署及雙北市政府都提出了老舊電梯公寓增設計畫,希望透過獎勵補助,解決長者上下樓梯的問題,只不過,政策實施多年,完工件數卻少得可憐,讓人質疑成效不彰。
步登公寓不符現實需求 老人囚居在老宅
右手一扶、左腳一蹬,爬上階梯的每一步,都顯得格外吃力;高齡93歲的曾奶奶膝蓋嚴重退化,才剛歷經手術的她,換上人工關節,行動不便加上年紀漸長,讓奶奶彷彿被囚居在老舊公寓當中。獨居長輩曾奶奶:「這個膝蓋,這隻(腳)是有手術過,很少出門,不然以前一天走五六遍,七八遍也要走。」患有慢性疾病,加上家人離世、孩子失聯,一人獨居的曾奶奶,所有的生活瑣事都必須自立自強。
四、五層樓的無電梯集合住宅,因為只能步行登樓,所以又被稱為步登公寓,多數興建在60、70年代,隨著人口增長、都市迅速發展,成為都市裡最普遍的居住型態;時至今日,老舊的步登公寓已經不符合現實需求,老人困老宅形成都市裡的雙老危機。華山基金會基隆新北區市站長顏緹武:「第一個也可能會造成說,他外出的機率會降低,那再來他可能會有跌倒或者是受傷的可能性,他也漸漸的不喜歡外出的話,也有可能會造成一些社交功能上面的障礙,或者是一些智力的退化。」
老人獨居問題增 環境空間障礙多移動難
陰暗的房間內,散發著濃濃的濕氣,沒有家具,沒有裝潢,只有雜物散落四處,超過三十年的老屋,油漆剝落、大量滲水,房間內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用來接水的臉盆和水桶,就連睡覺也要撐傘擋雨;不只如此,房間內老舊的電線散落一地,插座老舊,電箱又生鏽,長輩的居住安全令人憂慮。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22年第2季為止,全台只有老年人口居住的住宅數超過68萬戶,其中僅有一名老人獨居的住宅數,更是飆破了51萬,顯示老年人口獨居問題越來越嚴重;另一方面,在眾多長輩當中,居住在無電梯公寓的老人數量更是迅速成長,從2018年的33萬,至今已經突破54萬大關。
位在台北市,屋齡超過40年的劍潭整宅貳期社區,196戶住戶大多都是高齡及行動不方便的長者;2019年他們獲得台北市政府的補助,在老舊的公寓當中增設電梯,大大改善了長輩上下樓梯的困境。不只臺北市政府祭出補助,新北市政府也推出方案,內政部營建署也針對5層以下的老舊公寓,提出增設電梯的鼓勵措施,補助總經費45%到50%,最高補助總金額上看320萬元。
老公寓增設電梯不易 推各升降輔具改善
想要改建老舊公寓增設電梯,可沒那麼容易,除了建物需要有足夠閒置的空間腹地,還需要獲得多數住戶同意,此外,經費負擔也是一大考驗。公寓增設電梯困難重重,內政部營建署自民國107年開放申請,至今完全沒有完工件數,雙北市自104年開放申請,新北市至今僅僅8案完工,台北市僅30戶完工,落成件數少,不禁讓人懷疑成效不彰。
眼看我國老舊公寓電梯增建數量始終低落,相關單位開始進行通盤檢討,積極推出各種升降輔具,試圖解決長者上下樓梯的問題;除了造價較高的電梯,升降椅不必破壞建築結構,價格相對便宜,只不過只限單人乘坐,對於輪椅族比較不友善。此外,無需安裝的爬梯機,雖然成本較低,但是並非一體適用,加上需要人為操作,使用風險相對較高,另一方面政府也參考各國做法,檢討改善。
除了政策措施滾動式檢討,專家也點出我國高齡政策,需要跨部會的整合機制,缺乏通盤性規劃,使得資源配置效率不佳,讓許多的銀髮政策推動窒礙難行。政策推行不夠完善,讓現存老舊的步登公寓裡頭,長輩的晚年生活,變得無奈又辛酸,想要一個不被受困的家,成了獨居長者,最卑微卻最奢侈的願望。
台視新聞/陳晏瑋 莊俊浩 責任編輯/蔡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