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貨櫃航運需求下降,運價承壓,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運價指數重挫8%,創疫情以來單週最大跌幅,呈現旺季不旺。而本土法人最新也出據報告指出,航運市場在庫存升高、需求降低下,確實加大供給壓力,因此首度將貨櫃三雄評等,同步調降。
前景不太妙? 「海運多頭總司令」改口降評三雄
7、8月向來是海運傳統旺季,只不過在需求疲弱下,運送天數縮減,運價跟著承壓。SCFI運價指數,7月先是衰退8%、8月再砍19%,明顯旺季不旺,也讓一向對國內貨櫃三雄,最為樂觀的本土法人,罕見調降長榮、陽明、萬海評等,從原先的買進降至中立。
啟發證券投顧副總白易弘表示,過去它的目標價,根據去年整個缺櫃塞港,還包括缺船的狀況,「今年貨櫃三雄的獲利還是沒有問題,但是看到明年的時候,包括整個全球化運量衰減下來,再加上新船下海的比重又拉高,運量有可能會供過於求」。
運價跌不停! 明年美國線長約價換約恐「跳水」?
航運前景似乎風向轉變,就連被市場喻為海運多頭總司令的本土法人宏遠也出具報告分析,依照歷史慣例,接下來航運恐難避免淡季更淡,有沒有機會反彈,需觀察11月美國期中選舉後,美西碼頭工人會不會再罷工,農曆春節後季節性需求可否轉強,還有美國零售庫存能否趨緩。
物流協會理事長王清風表示,歐美消費旺季是從11月開始一直到聖誕節,但是今年所有通路的庫存都已經過多了,「所以現在變成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現貨價一直往下拉,合約價太高了,沒有人要用合約,都是用現貨價」。
儘管9月運價續跌趨勢明顯,市場看待下半年若利多契機沒有出現,明年5月美線長約換約恐出現跳水價,不過航運專家點出各大航商事實上也會利用附加費、減班、降速等來穩固獲利,加上減碳新規老船汰換,壓低運力供給量還是可望支撐運價維持一定水平,而接下來的市場走勢也將繼續牽動航運業獲利表現。
台北/蔡佳芸、林家弘 責任編輯/殷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