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常春月刊》 文/蘊晨
Amy是30歲左右的年輕女性,她一直嘗試懷孕,但卻深受月經量過多且貧血所苦,不僅臉色時常蒼白,平時工作也較易疲憊。因想要懷孕,來到生殖門診求助,醫師內診超音波發現子宮腔內有小小的2公分子宮肌瘤;雖然肌瘤不大,但因位置往子宮腔內突出,因而造成經血過多的症狀。經由子宮腔鏡肌瘤切除手術之後,Amy貧血症狀明顯改善,半年後也順利懷孕了。
子宮肌瘤是一種平滑肌瘤或稱纖維瘤,是婦女最常見的一種良性婦科腫瘤。根據台灣研究統計指出,平均年齡在49歲上下的更年期前期女性中,有高達近一半的人患有子宮肌瘤。
生殖醫學科醫師洪子渝表示,子宮肌瘤是一種很常見的良性子宮腫瘤,目前發生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荷爾蒙、內分泌或環境因素等有關。而子宮肌瘤並不是造成不孕的主要原因,除非有壓迫子宮腔的狀況,或是黏膜下肌瘤的類型,才有可能影響懷孕,並且需要手術處理。
認識子宮肌瘤
洪子渝進一步解釋,子宮肌瘤的症狀可以由超音波或子宮腔鏡,來判斷是否壓迫子宮腔。而人體的子宮位於骨盆腔內,是由厚實的平滑肌所構成,而身體肌肉含有平滑肌的地方,就有可能生成肌瘤;顧名思義,發生於子宮平滑肌的腫瘤,就稱為「子宮肌瘤」。
大部分的子宮肌瘤是沒有症狀的,少數可能會有不正常出血、經血非常多、月經失調等狀況;此外,有些患者因腫瘤過大造成的壓迫症狀,就會產生頻尿、便秘、小腹突出等問題。洪子渝解釋,若子宮肌瘤不大,且不會造成身體上的負擔,則不一定要開刀切除,可以先以藥物治療;但若子宮肌瘤造成出血量過多或時間過長,吃止血藥物都無法明顯改善,或是短期內快速變大、在超音波下檢查出腫瘤血流型態異常等狀況,就會建議用手術治療取出病理標本來確診此症。
子宮肌瘤3大類型 生長位置各不同
洪子渝指出,根據子宮肌瘤生長的位置,可分為肌肉層肌瘤、漿膜下肌瘤及黏膜下肌瘤3大類型。肌肉層肌瘤是一般最常見的肌瘤類型,與漿膜下肌瘤都由於臨床症狀較不明顯,常容易被忽略,通常都等肌瘤長到7~8公分大,壓迫到子宮附近的器官,才會出現相對應的症狀。
至於黏膜下肌瘤發生率最低,但其症狀最明顯,黏膜下的肌瘤因為靠子宮內腔,更容易刺激子宮內膜,即使肌瘤只有2公分大小,也會導致經期大量或不規則出血等異常症狀。
患子宮肌瘤 會有不孕症狀嗎?
洪子渝分享一位臨床個案,一位近40歲的女性嘗試懷孕已8年,檢查後發現子宮腔裡有一顆3公分的肌瘤,剛開始外院醫師建議她切除肌瘤提高懷孕率。後來至洪醫師門診尋求第二意見,超音波評估發現子宮肌瘤距離子宮腔還有段距離,並沒有壓迫子宮腔的狀況,肌瘤應該不是她不孕的主因。
進一步安排輸卵管攝影發現兩側輸卵管不通,原來這才是她長年不孕的原因。這對夫妻於是決定接受試管嬰兒,因為高齡的原因,第一次取卵療程後有植入2次胚胎,但沒有順利懷孕;第二次取卵她們接受了胚胎染色體檢查,找出正常染色體的胚胎,植入一次就成功了。隨著懷孕超音波的追蹤,子宮內的胎兒逐漸長大,原先3公分的肌瘤逐漸萎縮,目前產檢穩定,準備生產了。因此,洪子渝認為子宮肌瘤不見得是造成不孕的主因,還是需要透過各類的檢測才會知曉。
【延伸閱讀】
.老是尿急跑廁所小心子宮肌瘤! 醫示警:30歲女性每5人就有1人有
.子宮肌瘤為什麼愈長愈大? 醫揭「隱形幫兇」:絕大多數人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