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70期
  • 文:蘊晨

「為何家裡的寶貝講話總是像含滷蛋,不清不楚的發音常讓爸媽頭大,要猜字猜好久才聽懂!或是有幾個特定的聲音老是發不標準,像含了顆大滷蛋在說話呢?」老一輩人常說:「囝仔都這樣,謀要緊!」或是「臭乳呆足古錐」來解釋這樣的情況。但「臭乳呆」的孩子真的長大就會變好嗎?小時候說話都是這樣嗎?來聽聽專業小兒科醫師怎麼說。

小兒專科醫師盧英仁表示,在老一輩觀念中,台語俗稱「臭乳呆」的名詞,用現代醫學專業名詞來解釋就是「構音異常」,大家比較常聽到的通俗說法是口齒不清,講白一點就是咬字不清楚、說話不清晰,某些音唸起來跟一般人不太一樣。

何謂構音異常?

日常生活的口說語言中,「構音」就是這一串動作,簡單來說,就是產生語音的過程。盧英仁解釋,當我們自胸腔呼出的氣流,經過聲帶的振動,再經唇、舌、顎、咽等構音器官進行摩擦、阻斷等動作以發出語音。

當沒有任何口腔構造上或神經生理等功能上的異常,但構音過程中因為方法、位置、速度、強度不正確或氣流方向錯誤、動作不協調等,而導致語音發生錯誤,就是所稱的「構音異常」,也是大家俗稱的「臭乳呆」。

正常語言發展歷程

盧英仁表示,兒童語音的發展是隨著年齡漸漸成熟的,不同年齡層所能發出的正確語音也不同。一般來說,幼兒2歲前應能學會母音和慣用音調;3歲前能發出ㄅ、ㄆ、ㄇ、ㄉ、ㄊ、ㄋ、ㄍ、ㄎ;34歲能發出ㄐ、ㄑ、ㄗ、ㄘ;45歲能發出ㄒ、ㄙ、ㄓ、ㄔ、ㄕ等語音。

值得提醒的是,每位寶寶的語音發展仍有個別差異,應視實際狀況才能判斷是否異常;但在大原則上,還是會依據上述語音的發音狀況,來看是否符合適當年齡須清晰且準確地發聲,進而判斷是否有構音異常的問題。

若有「臭乳呆」的問題,有些孩子隨著年齡增長,狀況沒有改善,甚至變成社交障礙,除了不敢與同儕聊天溝通外,還因此成為被取笑的對象。因此,盧英仁建議,最好能在孩童入學前,就妥善治療或處理好構音異常的問題,才不會延伸後續的困擾。

臨床常見的構音異常4類型

盧英仁說明,構音異常在臨床上常見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舌前音化:把一些語音像是ㄍ、ㄎ、ㄓ、ㄔ、ㄕ、ㄗ、ㄘ、ㄙ等,以ㄉ、ㄊ代替,例如:「哥哥」說成「ㄉㄜㄉㄜ」、「姑姑」說成「ㄉㄨㄉㄨ」、「狗」說成「ㄉㄡˇ」等。

◎舌根音化:常把許多的語音像是ㄉ、ㄊ、ㄐ、ㄑ、ㄒ、ㄓ、ㄔ、ㄕ、ㄗ、ㄘ、ㄙ用ㄍ、ㄎ來代替發音,例如:「弟弟」說成「ㄍㄧˋㄍㄧˋ」、「蛋糕」說成「ㄍㄢˋㄍㄠ」、「外套」說成「外ㄎㄠˋ」、「草莓」則說「ㄎㄠˇ莓」等。

◎不送氣化:聲母中有一些是屬於送氣音,像ㄆ、ㄊ、ㄏ、ㄎ、ㄑ、ㄒ、ㄕ、ㄘ、ㄙ、ㄔ等,都是搭配一些氣流所發出的音,此類孩子的發音問題多在氣流及發音協調上,常把氣流的部份都去除掉,例如:「氣球」說成「ㄐㄧˋㄐㄧㄡˊ」、「外婆」說成「外伯」、「西瓜」說「機瓜」等錯誤發音。

◎省略音化:有些孩子會將語音簡單及省略化,包括聲母或韻母的省略不說,例如:「蘋果」說成「ㄧㄥˊㄨㄛˇ」、「晚安」說成「ㄨㄚˇㄚ」、「大象」說成「ㄚˋㄧㄤˋ」;或是把ㄉ、ㄒ的音省略,如「狗」會省略ㄍ而說成「ㄡˇ」、「幫忙」則將聲隨韻母「ㄤ」的鼻音部份省略掉說成「ㄅㄚㄇㄚˊ」。

掌握最佳治療黃金年齡

盧英仁表示,4歲前的孩子發音不清楚時,很可能是因為語言純熟度不夠或是口腔構音動作不足,由於發展尚未完成且多為發展性構音問題,等經過一段時間的語言發展後,就會愈來愈成熟,其構音問題也會自行修正。但若4歲以後仍是「臭乳呆」,家長就要積極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是否讓孩子接受語言治療,把握黃金治療時期。

4歲前的幼兒還沒正式進入小學,尚無長久須靜態坐著上課的情境,所以容易坐不住;在孩子對於指令或理解的狀態尚不正確,就強行給予矯正,有可能適得其反,使其充滿挫折而得到反效果。所以,4歲前的構音異常,還是建議家長先以觀察為主。

滿4歲後,孩子的理解力更為成熟,此時就可進行相關檢查與治療,以利在6歲的學齡期後可以順利銜接,不致影響到入學後的課業學習與人際關係。此外, 6歲後的語言狀態會比較定型,亦會增加語言治療的困難度與時間。盧英仁表示,大部分構音異常的孩子在4歲後經過適當治療,半年內都會有很大的改善,說話的清晰度及溝通精確度都能大幅提升。

口腔運動訓練 讓發音更EASY

盧英仁提供以下的口腔運動訓練,可以幫助孩子發音標準,改善構音問題,達到口腔內發音肌肉的訓練。

◎「舔」的訓練:主要是訓練舌頭內的小肌肉群做適度練習,可以讓孩子練習舔棒棒糖、舔冰淇淋,或讓孩子用舌頭舔掉盤子上的食物,增加舌頭的活動能力。

◎「吹吸」的訓練:可以針對口部周圍的肌肉,訓練咽顎閉合的能力,透過吹泡泡、吹音笛、吹氣球,甚至充氣玩具等來訓練圓唇和腹式呼吸的能力。與之相反的吸氣肌也很需要訓練,日常上可運用吸管來吸食不同質地的食物,都是很好的訓練方式。

◎「模仿聲音」訓練:在構音肌肉發展期間,可以練習模仿各式各樣的聲音,以此自然運用到不同的肌肉以及體驗各種發聲位置。例如:學習蜜蜂的聲音「嗡嗡嗡」可練習鼻腔共鳴,對ㄤ和ㄥ的發音有幫助;緊閉上下唇發出「啵啵啵」聲音,可訓練口周肌肉的力氣;學老鼠吱吱叫「ㄗㄗㄗ」和模仿漏氣的聲音「ㄙㄙㄙ」來促進齒音的產生。如此不斷反覆練習,就能增進語音的正確性及清楚度。

延伸閱讀:
兒童確診腦炎重症病程快! 兒科醫揭「保命1重點」:家長很容易就發現
孩子身高不如爸媽預期怎麼辦?骨科醫提4方法幫助長高,把握1階段才有用效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