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是人體的發電機,透過收縮的過程負責帶動全身血液,一般人平時並不會感受到心臟的跳動,一般來說,心臟的跳動是屬於「噗通噗通」的規律性活動,通常是在緊張或劇烈運動時才會有感覺,但若有跳動力道變大、速度變快和節奏變亂時,病人可能會感到明顯的不適,而這種非尋常的心跳情況則被視為「心悸」。
心悸是在心臟內科門診中常被病人詢問的問題之一,心悸的發生通常來自於偶發的瞬間不適,許多人往往不以為然,而忽略到背後可能隱藏的疾病風險。評估心悸的發生,需先釐清發生的原因。
心悸的發生通常在白天較不明顯,也不會造成病人的不適,但在夜深人靜,尤其是睡覺前,則心悸的發生機會相對提高,需排除上床睡覺姿勢改變造成的不適,某些病人會在心臟跳動壓迫到胸腔的神經時,產生刺痛感。
造成心悸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飲食及生活作息的改變,長期或過度依賴含有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作用的飲料,如咖啡或茶,日後產生心悸的機會就大為增加。也曾有人喝了不同廠牌、濃度不同的咖啡而發生心悸;此外,隨著冬天的腳步逼進,吃補品的機會增加,某些養生湯中如有人參或其他藥材,也會刺激交感神經作用,因而產生心悸,因此,建議適量食用即可。
除了常見的因飲食而產生的心悸問題之外,壓力也可能是導致心悸的誘因,因此,飲食及生活型態的改善,顯得格外重要。
心悸發生時是否合併其他身體症狀表現,是評估心悸後背後原因的重要參考標準,觀察病人是否有胸悶、無力、視線模糊、噁心、冒冷汗等影響意識之情況,因冠狀動脈疾病心肌肥厚導致的心律不整、先天性細胞管道病變及藥物濫用、其他疾病影響等,均可能有心悸的臨床症狀。
心悸發生的原因包括了心室早期收縮、心律不整、陣發性室上性心搏過速(PSVT)、藥物影響、其他疾病影響。
此外,女性若有更年期的困擾,許多人會因為一開始發現有心悸問題感到不適而就醫。因為這個階段也正好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年齡,所以若有心悸問題發生,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心悸的發生突如其來、防不慎防,一旦突然感到心跳不適時,可請家人立即為其量脈搏及血壓,記錄當時心跳跳動情況是否呈現規律穩定,或者出現陣發性停跳現象的心律不整狀況;同時務必密切觀察血壓是否偏低,若平日血壓為收縮壓120~130mmHg,在心悸發生時,收縮壓若降至100mmHg以下,則意謂著背後存有心臟疾病的高度風險。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暑假檔期電影《腦筋急轉彎2》談焦慮,恐慌、焦慮吃藥有用嗎?藥師點出用藥1關鍵
。皮膚科名醫晨跑猝逝! 醫揭「心肌梗塞第一時間自救法」:快用力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