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異常,已經影響到我們的食衣住行,養蜂業也受到影響。台灣蜂蜜的年產值高達新台幣25億元,包含外銷美國的百花蜜、國人偏好的龍眼蜜,以及荔枝蜜,但是今年養蜂業卻是一片哀嚎,龍眼以及荔枝的產蜜量,粗估大減5成以上,原因正是因為氣候異常,導致果樹的花期變短,蜜量不足,蜂農無奈感嘆,氣候變遷的威脅增加,但他們的蜜量損失,卻被排除在天災救助的門外,天災如何威脅養蜂業,實際走進養蜂場,帶您關心。
氣候致花期短 蜜量不足
來到南投養蜂場,蜂農梁清凱在入夏以後主要生產百花蜜,但是打開蜂箱,卻看到巢片上儲蜜量十分稀少,他表示:「蜂蜜就是歉收了,不到往年的十分之一,有些甚至連採到一桶都沒有,山谷裡面比較冷,蜜蜂出去,蜜沒有出來,又直接回來,根本沒有採到。」五月開始,百花蜜的產量是蜂農最後的一線希望,因為前段時間本應豐收的荔枝蜜和龍眼蜜,已經因為開花量過少、花期過短導致蜜量不足,蜜蜂連食物充飢都不夠,更遑論儲存蜂蜜。
觀察近十年來,蜂蜜的產量變化劇烈,2014年前後,每年可產出1萬多公噸蜂蜜,2016年開始下滑,2019年來到史上最低,僅有2907公噸,原因是氣候異常和噴灑農藥,導致蜂群死亡,2021年回到高點,卻接著又開始波動,蜂農的心情年年跌宕起伏。
自製蜂糧 蜂農救虧損
花蜜不足,養蜂人得調配糖水和蜂糧來餵食,否則蜜蜂不只會飢荒致死,還會因為搶食,發生蜂群互相攻擊的危險,蜂農就得承受更多虧損。為了減少蜂群損失,許多蜂農會製作蜂糧,補充蜜蜂所需的養分,在攪拌機內倒入糖、花粉、黃豆粉和蜂蜜等等原料,拌勻做成蜂糧。梁清凱直言,這幾年蜜蜂越來越難照料:「只要天氣不穩定,下雨或者是說外面的資源不太好的時候,我們都要餵,我們都是看天氣的,延續牠的生命,這樣反反覆覆,一年最起碼要餵到8個月以上,現在糖的價格比以前已經一倍多一點點。」
而蜂蜜生產,還有更多隱藏的成本,來到車程40分鐘左右的龍眼荔枝果園,梁清凱和果農廖孟松合作多年,每到三、四月開花期,他會帶著蜂箱前來採集龍眼蜜和荔枝蜜,今年出發前,他已得知花況不佳,但他仍想把握機會,載著蜂箱來拚搏,他表示:「我們還要去租大車,一趟大車都要8千元、9千元,那是短程的而已,但並不是說一台車出去,蜜蜂就可以到,還要去請工人來把這些蜜蜂挑上車,一個晚上2千5百元,所以說這個都是成本。」採訪時花期已過,但仍可從結果情況窺見開花率不如預期,原因是今年暖冬,二月有超過半個月日均溫達到攝氏20度,少了低溫期來蓄含養分,才導致開花率大大減少。果農感嘆,今年龍眼荔枝的產量,預估只剩下兩成左右。
氣候異常 農業災損威脅
氣候異常正全面影響農業生產,攤開近十年農業部天然災害的救助金額,2016年曾高達98億元,平均算下來,每年投入約30億元,只是蜂農採蜜不足的損失,過去並未列入天災救助的項目中,台灣養蜂協會常務監事趙燿烽表示:「因為像果樹,它們開花不足就可以直接接受補助,那因為沒有開花對我們蜜蜂來講,牠們等於是間接的,所以蜜蜂就沒有納入這個法裡面。」過去養蜂業僅有在颱風等天災時,損壞蜂箱導致蜜蜂傷亡,才能申請農業部天然災害救助金,蜂農爭取多年,農業部今年5月9日公告,將修正救助辦法,未來養蜂產業因天然災害致主要蜜源作物開花率不佳,蜜蜂採集區域受限,造成蜂群缺糧而明顯受損者,亦可申請現金救助。
修正案在短短7日內上路實施,緩解蜂農的燃眉之急,但是氣候變化仍是更深遠的核心問題。2024年養蜂產業和果農的真實處境,再次告訴我們氣候變遷的威脅已近在眼前,為了永續農業發展,維繫我們的生活存續,農業該如何踏出下一步,將是人類重要的生存課題。
台視新聞/蘇韋宣 葉宜琳 曾如成 責任編輯/朱紫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