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常務理事蔡長哲表示,憂鬱症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各有不同的診斷標準,病情輕重程度不一,需要治療的時間不同,治療之後的預後也不一樣。輕度憂鬱症通常情緒問題表現較輕微,中度憂鬱症則表現為較嚴重的情緒問題,需要更長的治療時間,而重度憂鬱症最為嚴重,患者可能對生活感到絕望,甚至有自殺傾向,清楚了解患者的狀況,才能制定有效的治療計畫

藥物及心理治療

蔡長哲說明,憂鬱症的治療通常包括藥物及心理治療,抗憂鬱劑是最常用的藥物,有多種不同類型的抗憂鬱劑,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選擇適合的藥物及劑量,尤其患者常常伴隨著失眠,也可能需要合併使用鎮靜劑及安眠藥,幫助改善睡眠質量。

蔡長哲進一步說明,憂鬱症的症狀主要牽涉到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不平衡,主要是血清素、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而抗憂鬱劑的藥理作用,可以讓腦神經傳導物質恢復到平衡的狀態,讓症狀比較快獲得改善,目前常見的抗憂鬱劑有十多種之多,針對患者的病情輕重、症狀及年齡,使用的藥物種類以及劑量也會不太一樣。

持續治療才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抗憂鬱劑並非立即見效,通常需要可能要連續服用7~14天才會有效果,如果沒有持續治療,憂鬱症狀的改善效果有限。

蔡長哲補充,心理治療也是治療憂鬱症有效的方式之一,特別是對於輕度憂鬱症的患者,可以幫助理解及改善的情緒問題,學習有效的應對策略,透過學習提高處理生活中的壓力事件及情感問題,將調適能力逐漸恢復到正常,能以更好的方式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憂鬱症盛行率為8.9%,1性別比例高,且常伴隨睡眠問題
是心情差還是憂鬱症?一張表格自我評估,得分超過19分,趕緊去就醫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