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延燒,2名死者、6名住院病患都驗出罕見的米酵菌酸,但食材卻沒有,有醫師認為這跟國外食材驗出、人體卻驗不出來的經驗完全相反,懷疑仍有下毒的可能。不過也有醫師認為,關鍵在於目前檢驗的食材,並非民眾吃下肚的那一批,呼籲衛生局應該要檢驗椰漿、椰奶跟椰子相關的可疑食材。

台灣相反!國外文獻人體濃度低、食材濃度高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在病患體內驗出了罕見的毒素米酵菌酸,但目前檢驗的食材都呈現陰性,醫師蘇一峰直呼,這次米酵菌酸的破案方式比電影還要離奇,因為根據國外論文分享的經驗,都是人體濃度低,驗不出來,最後是靠食材驗出濃度較高的米酵菌酸,但台灣卻剛好相反,讓他不禁懷疑仍有下毒的可能!

疑最重要食材未驗 醫:應查驗所有椰子製品

但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認為,關鍵在於檢驗的食材,並非民眾吃下肚的那一批,而且重要的食材卻沒檢驗,「我覺得驗偏了啦!它(米酵菌酸)就叫椰毒假單胞菌,好好地檢查對的食材,像椰漿、椰奶、椰子用品,要趕快去驗一遍,不要幻想那是投毒,因為投毒不會連續那麼多天投。」

唐菖蒲伯克氏菌 生成毒素環境條件相對嚴苛

粿條雖然沒有檢出米酵菌酸,但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認為還是相當可疑,北榮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分析,產生米酵菌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本來就處在環境中,但要生成毒素,條件其實相當嚴苛,必須處在溫度約攝氏22度到33度,時間長達1到2天,pH值約6.5到8,也就是在偏中性環境中,而鹽分必須在2%以下,才會產生足夠毒素。

楊振昌指出,「反正酸性的食物,譬如說加了一堆鳳梨好了,或者加了一些醋,酸性食物基本上(菌)沒辦法存活,我們平常的家庭的食物,可能鹽分都在2%以上。」

天時加上地利才會致命 專家:在台相當罕見

專家分析,必須天時加上地利,米酵菌酸毒素才會致命,因此在台灣確實相當罕見。

台北/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朱怡玟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