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擊海龜救援最前線,成立海保救援網
  • 海龜救傷保育總動員,水源空間是關鍵
  • 海龜野放標準,血檢與行為雙重判斷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目前全球僅存7種海龜,台灣就記錄到了5種,不過海龜擱淺救傷及通報事件也不少,其中身為海保救援網團隊成員「中華鯨豚協會」,這些年來他們也會救援海龜,只是鯨豚及海龜要能在陸地上棲息養傷,最關鍵就是水源和空間,但過去鯨豚協會救援站,因為資源不足的關係,一直缺乏良好的醫療庇護空間,如今在將近3600人的支持捐贈之下,能夠完整執行傷檢評估、醫療復健以及病因分析的「新北市海洋保育教育園區」,終於建置完成。

直擊海龜 救援最前線

根據海保署統計,2023年總共有321隻海龜擱淺通報,其中有248隻已經死亡,有73隻活體。為了能夠更妥善地,保育這些海洋生物,減少擱淺受傷事件發生,海洋保育署整合政府,與民間團體資源成立了海保救援網,要來共同守護救援這些海洋生物。

當團隊接獲通報之後,海巡署、各縣政府和海保署行動小組等,就會趕往啟動救援,前往現場處理。抵達現場會先進行初步處置,像是將海龜移到陰暗處,進行基本檢傷等,再依據現場個案的狀況,來評估是否要就地或是移地野放,還是說要再移送收容中心等,最後也都會再視情況,針對通報的個案,進行後續的追蹤採樣以及記錄。

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曾鉦琮表示,像澎湖的一些海龜,不論是海龜的健康檢查或者是海龜的死亡病例分析都會協助,假設金門或馬祖,有活體海龜的救援需要醫療或需要一些建議,也會提供。

海龜救傷 保育總動員

斷肢的海龜在野外很常見,這並不會影響到海龜的攝食以及游泳能力,不過要讓斷肢的海龜,能夠順利野放,不僅要把身體照顧好,也要重新訓練海龜的下潛能力,對此救援站特別打造綠網平台,透過了繩子的長度,控制水池內平台的高底,就可以讓海龜適應不同的水深。

生活在大海中的鯨豚及海龜,要能在陸地上棲息養傷,最關鍵的就是水源及空間,不過過去鯨豚協會救援站,因為資源的不足,一旦有鯨豚或是海龜需要安置,都要看附近哪裡有合適的空間,便就會緊急地搭建臨時池,在將近3600人的支持捐贈之下,可以完整執行傷檢評估,醫療復健以及病因分析的新北市海洋保育教育園區,終於建置完成。

救援站裡頭設置病房水池,水溫定溫在27度,讓海龜有比較恆定的情況。除此之外協會還設置了一個直徑5公尺大的圓池,要作為海龜野放訓練的復建池使用。

守護海龜 悠游大海

目前協會會將受傷的海龜照顧到血檢值穩定,且游泳能力沒問題之後,就會準備野放,而過度親人的海龜,則會轉移到屏東海生館,進行行為訓練。救援站的成立,不管是救治收容活體的海龜,或是針對已經死亡的海龜來透過解剖進行病理研究,都希望海龜不會再因為人為干擾而擱淺,能夠自由自在地 ,悠游大海中。

台視新聞/陳盈蓉 葉宜琳 鄧銘  責任編輯/張蕎竹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