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北國中生割頸案震驚全台,受害學生令人不捨,但出手的孩子又是源於什麼樣的想法與情緒,讓他做出如此行為?如果在家庭與成長環境中,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與理解,是否又會有所不同呢? 

小朋友鬧情緒 「家長穩定」是關鍵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劉子豪心理師認為,在面對小朋友的情緒時,最重要的是「家長穩定」,常常會聽到,在小朋友生氣難過的哭鬧大叫時,爸爸、媽媽也跟著火山爆發,最後家長又罵又處罰,小朋友情緒也沒處理到,所以「家長穩定」會是處理小朋友哭鬧的第一步,如果家長發現自己也生氣了,先讓其他家人陪伴孩童,自己去休息,也不失為一個方法!

理解和同理 進而穩定孩子的情緒

而在面對哭鬧時,「理解和同理」小朋友哭鬧的原因也很重要,家長可以先做的是描述小朋友哭鬧的狀態和原因,像是以溫和的口氣說,「我知道你因為沒有辦法把電視看完很難過,我可以理解」,讓孩子知道自己被陪伴,進而穩定孩子的情緒。

事後討論莫輕忽 更好能力因應情緒

劉子豪也提醒,「事後討論」是很重要的事情,討論並不是家長說,「你以後怎麼做就好了啊」這樣指揮式的說法,而是與小朋友討論怎樣的做法,可以避免相同的情形再出現,除了提高孩童遵循的動機外,也讓孩童在未來遇到生氣、難過的事情時,有更好的情緒因應能力!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小孩爭寵口出惡言!別急著回應,2個超強回話,瞬間讓孩子內心樂開了花
孩子就是喜歡跟你聊「廢話」!睡前問這10個問題,讓孩子幸福一生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