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國人10大癌症發生排行中,大腸癌已連續15年居冠!大腸直腸癌因初期症狀不明顯,所以很多人難以察覺,有些患者發現時常是中後期,癌症已轉移到其他部位,往往增加治療的難度。

患者竟因肚子痛、咳嗽、骨折!檢出末期腸癌轉移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外科主任柯道維說明,大腸屬消化系統的最後部分,由盲腸、結腸和直腸組成,上接小腸、下接肛門,大腸癌則泛指結腸癌和直腸癌2種,但其實直腸是位於靠近肛門進去12至15公分區段。針對大腸直腸癌分期,主要分為4期,第1、2期腫瘤都還在腸子內,第3期腫瘤都跑到腸子外,且有局部淋巴結擴散,第4期則是已轉移至遠處的器官,像是肝臟、肺臟等,甚至更遠的地方。

大腸癌晚期患者最常見轉移的器官,第1是肝臟,第2是肺臟,柯道維接著說,臨床曾遇有晚期患者,本身因肚子痛去診所照超音波,竟看到肝臟有腫瘤,進一步檢查才知是大腸癌肝轉移,這類人嚴重還會有黃疸、併發肝臟腫瘤。而肺臟轉移的患者,則是起初因咳嗽照X光,發現肺部有很多小結節、小腫瘤,原本懷疑是肺癌,未料竟是大腸癌肺轉移。此外,還有病人是骨折以後檢查,才知自己是大腸癌骨轉移。

大腸直腸癌的腫瘤生長部位不同,患者的症狀隨之有異,柯道維舉例,癌症一開始可能是非常小的息肉,因此可能不會有症狀,隨著腫瘤長大,位置若是在直腸、靠近肛門口處,由於排便時易碰觸,患者會有血便、黏液便、黏液血便等狀況。且腫瘤會阻塞原本的管徑,當管徑變小,導致民眾排便變細,甚至有排便不乾淨、習慣改變等症狀,重點是當腫瘤越靠近直腸,這些情形就會更明顯。

民眾腫瘤長在靠近大腸,也會有排便問題出現,柯道維指出,乙狀結腸是大腸內最窄之處,若長腫瘤就易阻塞,導致患者便秘,加上當腫瘤越靠近左邊大腸就易有血便、排便不順、排便習慣改變等狀況。重點是當腫瘤靠近盲腸、身結腸等大腸最寬之處,這是大腸癌最難發現的地方,患者常是自己莫名摸到腫脹的腫瘤,或是伴隨腸胃痛、蠕動不順,甚至因腫瘤大到阻塞血管導致貧血,檢查才發現罹癌。

柯道維進一步表示,第4期腸癌治療相對複雜,若腫瘤位置在手術難以處理乾淨之處,會依病況採取局部放射線治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部粒子放射治療科主任簡君儒強調,由於直腸癌位置在骨盆腔,難切除會導致術後復發率較高,因此比大腸癌更常會用到放射線治療。

放射治療多用於難處理的腫瘤 可減少癌症復發率

針對癌症治療,像手術、標靶、化療、放射線治療等方案都占有一定的角色,柯道維解釋,大腸直腸癌1至3期基本上以手術為主,而對第3期的患者會建議搭輔助性的化療,第4期的治療相對複雜,雖然手術也很重要,但若腫瘤無法切除乾淨,就會依病況採取局部放射治療。

放射線治療在醫治直腸癌上是最重要的角色,特別是中低位直腸癌,簡君儒透露,雖然依每位患者的病況很難一概而論,但直腸癌確實比大腸癌常做放射線治療,因其腫瘤位在骨盆腔,外科醫師手術難以切除,致術後復發風險較高,依照過去臨床多項研究顯示,搭配放射線治療,相對可減少癌症復發率,使用案例就較多。

術中放射線治療IORT精準打擊癌細胞 不影響正常組織

至於術中放射線治療(IORT)何種情況會用到?柯道維主任說,一般都是腫瘤真的太大,位置很貼近大血管或重要器官,或是針對手術切緣有疑慮,可能殘留癌細胞等情況,在術中搭配放射線治療就是很好的治療武器。由於術中放射線治療會直接將探頭放在病灶之處,可將所有能量以最短距離,集中打在該部位。簡君儒補充,若採術前或術後放射,沒辦法移動患者的腸子,其他部位一定會照到,進而受影響,且也會分散掉放射線的能量。

對於目前臨床運用術中放射線治療的情況,簡君儒直言,儘管術中放射線治療是種做法,從學理看來也有好處在,只是目前受限於臨床研究的規模,無法得到太多結論。但一般患者如果病情較特殊,或有個別化考量,且經外科醫師評估適合術中放射線治療,則可採取執行。

至於術中放射治療是否對患者造成額外負擔,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鄭屹喬表示,術中放射治療進行的時間大約僅半小時至1小時左右,只要經醫師評估可以開刀,且患者病況條件符合就可以施作,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問題。此外,目前傷口縫合技術已提升,因此感染機率也大幅降低,所以術中放射治療對身體負擔是很小的。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術中放射治療(IORT)設備都可使用電子射束(IOERT)或X射線進行,並且隨著可移動直線加速器的進步,能夠有配合治療深度調整能量的電子射線。除了大腸直腸癌,術中放射治療(IORT)技術最常用於早期乳癌,在低復發風險族群可替代傳統多次的放射治療。

在國內或國外的臨床治療,也經常用於腹腔及骨盆腔器官,例如胰臟癌、婦科癌症等,腫瘤較不易切除乾淨的部位。三軍總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羅承翔表示,目前已有相關文獻指出,術中放射治療(IORT)能有效降低局部復發率、且執行過程安全,可提供病患一個新的選項。

術中放射線治療IORT 人體吸收的劑量低減少併發症

有別於術前及術後放療,術中放射線治療(IORT)的施作方式就不大相同了。羅承翔指出,術中放射線治療(IORT)在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中,主要是配合外科醫師,在手術進行中若發現容易復發或不易切除乾淨的部位,可搭配術中放射線治療(IORT)來做治療。操作方式是,先用鉛片擋住周邊正常組織,再針對容易復發或有疑慮的病灶,利用特殊設計的裝療器,針對高風險部位局部照射,即使是接受內視鏡手術的患者,亦可使用。

羅承翔強調,術中放射治療不是取代傳統放療,而是藉由居部照射提高易復發部位之放療總劑量,進而加強局部腫瘤控制、減少復發。部份文獻顯示局部侵襲性直腸癌患者使用術中放射治療的患者,較未使用者復發率降低大約6%至7%左右。

因應癌症年輕化趨勢 建議40歲以上定期檢查

預防勝於治療,為避免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困擾,羅承翔建議民眾加強健檢,尤其目前癌症已有年輕化趨勢,建議40歲以上就應定期做大腸鏡檢查,以盡早掌握身體狀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鄭屹喬則進一步補充,目前國健署有提供針對大腸癌的免費篩檢,補助50至74歲的民眾,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建議符合資格的民眾應盡早進行篩檢。要特別提醒的是,如果一等親內有罹患大腸癌者,就視為高風險群,年滿40歲應提早接受大腸鏡檢查。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新冠疫情之後,1癌症確診人數恐爆增,有腹脹腹痛、血便帶有黏液等8大症狀,盡速就醫檢查
不吃醃肉紅肉不吸菸,癌症還是找上門,恐因1飲料增風險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