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好發的黴漿菌肺炎感染,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由名為肺炎黴漿菌的病原體引起,主要透過飛沫傳播,與新冠病毒相似。跟一般肺炎不同的是,許多病人即使發燒仍然保有活動力,因此常延誤治療。

三至五歲幼兒易感染 咳痰呈黃色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任吳宗儒表示,黴漿菌主要在幼兒族群中傳播,近距離談話、咳嗽、打噴嚏容易感染,高峰年齡大約在三到五歲,在青少年中也不算少見,是一種全年齡層都可能感染的疾病。黴漿菌感染臨床特徵與一般細菌性肺炎不同,被稱為非典型肺炎,即使X光感覺嚴重,有些患者仍能行動自如,也被形容為「行走的肺炎」,這使得預防傳染變得困難。因此基本的防護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和使用酒精消毒仍然很重要。

此外,黴漿菌可以是厲害的乾咳,如果到有痰的話通常呈現黃色,與大多數病毒不同。對於有咳嗽症狀的患者,特別要注意痰的顏色,如果有呼吸道疾病,建議待在家休息,減少傳染風險。

目前無疫苗 仰賴自身免疫力與抗生素治療

臨床上,黴漿菌治療藥物包括第一線藥物巨環類抗生素(如紅黴素)和第二線藥物四環黴素或氟喹諾酮(Fluoroquinolone),皆為抗生素。對於幼兒及孩童,用藥上需要更謹慎考慮,因為部分藥物可能帶來有關牙齒染色、軟骨發育、肌肉骨骼的副作用影響。若治療三天後效果不佳,可進一步檢測是否存在對第一線抗生素的抗藥性。

吳宗儒指出,治療效果因免疫力而異,有些人休息和多喝水即可自行康復,也有一些病例需要使用到抗生素。對於黴漿菌,目前尚無相應疫苗,而在抗生素的濫用及使用頻繁下,造成抗藥性黴漿菌比例增加。臺灣在疫情前流行的黴漿菌已有一定程度的抗藥性,疫情期間因防護措施,感染的病例數下降。疫情結束後,黴漿菌再度流行,部份病例對紅黴素的有效性仍存在,但有些病例已產生抗藥性,影響治療效果。

老年人免疫力低下 建議戴口罩降低感染風險

吳宗儒提醒,雖然幼兒至年輕成年人中罹患黴漿菌的比例較高,但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和共病情況多,重症率和死亡率相對較高。黴漿菌感染雖然在成人中表現較輕微,甚至與感冒相似,但仍有傳染給他人、造成嚴重疾病的可能。

黴漿菌是很厲害的魔術師,身體很多地方都可能有症狀,有些是黴漿菌本身的感染、有些是後續免疫反應造成的病變。少數人會因黴漿菌感染引發全身性疾病,包括自體免疫反應和腦炎等嚴重症狀,因此建議有流行及傳染風險時仍須戴口罩,以減少傳播及感染風險。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咳嗽咳到喉嚨痛,吃喉糖有用嗎? 專家警告「3情況」吃了更慘
·「10大止咳食物排行」曝!常用來熬湯1食材奪冠 甜甜的蜂蜜也在內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