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陳女士過去有氣喘的病史,平常熱衷於登山健走,身強體壯,去年底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康復至今已超過1個月以上,雖然症狀已改善,但偶爾還會乾咳,且感覺體力虛弱,尚未恢復至確診前的狀態,於是至胸腔內科門診就醫,診斷為後新冠病況,針對其症狀進行藥物治療,如今已順利康復。

1成病人持續後新冠病況

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庭嘉說明:感染新冠肺炎後,經過前面4週的急性期,大部分成人會從新冠肺炎的症狀中痊癒康復。

根據英國2021年國家統計資料顯示,約2成的民眾症狀會持續或未完全恢復超過4週的時間,即為美國CDC(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定義的後新冠病況(Post-COVID conditions,或稱長新冠)。而後新冠病況延續超過3個月者只剩不到2成,兒童確診者則幾乎很少發生後新冠病況。

後新冠病況免疫力較低 須慎防病毒入侵引感染

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庭嘉指出,後新冠病況的原因係因感染後產生急性發炎,身體從虛弱逐漸恢復的過程,由於免疫力、抵抗力較低的狀態下,體內潛在的病毒可能再活化或被外在環境的細菌黴菌趁虛而入,引起繼發性的感染,且身體免疫力要從免疫系統紊亂的狀態重新調整過來,需要比一般感冒更長的時間。

常見的症狀包括:呼吸系統(咳嗽、呼吸困難、體力耐力下降)、神經系統(記憶力專注力減退、認知功能變差、嗅覺味覺喪失)、心血管系統(心悸、胸悶胸痛、活動喘)、皮膚系統(紅斑、蕁痲疹、腳趾凍瘡)、其他(疲倦、肌肉痠痛),精神方面亦可見憂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及焦慮,急性期嚴重發炎者甚至可能形成肺部纖維化等不可逆的傷害,影響到日常生活基本的肺活量。

中年女性、慢性共病症者皆為高風險族群

張庭嘉表示:後新冠病況好發於中年女性,尤其以40至60歲者居多,另慢性共病症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抽菸、氣喘、肺阻塞、慢性腎衰竭、肥胖)及新冠肺炎急性期即具多重症狀者,亦都為潛在高發生風險族群。

2021至2022年美國國家級的資料庫顯示,後新冠病況短短4個月內即有78,252位,女性佔了6成以上,其中6成的後新冠病況者,過去具有慢性病症病史,而少部分病人為相對健康的成年人。根據奇美醫療體系(奇美醫學中心、柳營奇美醫院、佳里奇美醫院)統計,從2022年至2023年共診治3,029位後新冠病況門診病人,其中以女性居多,1,942位、佔64%,平均年齡為42歲,而40至60歲者佔了三分之一以上,未滿18歲者則只有1成,顯示後新冠病況好發於中年女性,以及慢性共病症者的族群。

康復後仍感不適 請就醫治療

張庭嘉提醒,確診新冠肺炎後,症狀大多會於1個月內恢復,如症狀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建議於胸腔內科或感染科門診追蹤治療。因為適當的抗發炎治療,有助於身體清除新冠病毒,可以減少後新冠病況的發生。

密切追蹤各器官的功能,並適時提供藥物支持性治療,幫助其從損傷狀態恢復功能。而補充維生素(維生素D)也具有抗發炎、抗氧化等幫助身體修復的效果。即使感染過後,仍要注意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預防重複感染、再次確診。

【延伸閱讀】
確診康復後,長新冠皮膚過敏搔癢,中醫幫你換膚治療
染疫才知自己有1疾病,長新冠喘、咳久久好不了,應就醫治療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