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藥時,通常病患並不是「沒有喝水」,而是「水喝得不夠」,再加上服藥後立即躺下,藥物卡在食道造成潰瘍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通常口服的藥物要產生作用,必須透過開水送服,通過食道,進入胃部、小腸,吸收至血液中,再由血液循環將藥物分子帶往各個作用部位或標的,以達到治療疾病或緩解症狀的效果。因此,並不是囫圇將藥物「吞進去、離開嘴巴」就沒問題了,藥物若未能確實進入胃部,而是卡在食道內,不僅治療效果不佳,更可能因為卡在食道的藥物引起潰瘍。

服藥至少要喝300c.c.的水

由消化道結構分析,在食道的中段較為狹窄,因此,容易導致食物、藥物、甚至誤食異物的梗塞,輕則造成短暫不適,更有甚者造成食道的損傷、潰瘍。若服用藥物時,並沒有配服足量的開水,以幫助固體藥錠或膠囊通過相對狹窄的食道中段,或是才服下藥品,便立即躺臥或就寢,即使有喝到足量的開水,仍有藥品卡在食道中的風險。

通常這些人並不是「沒有喝水」,而是「水喝得不夠」,像有些人只喝一口水,就吞服全部藥物,再加上服藥後立即躺臥,藥物卡在食道造成潰瘍的機率將大大增加,建議每次服藥都要配上至少300c.c.的水量才夠。

藥物劑型也是導致食道潰瘍重要關鍵

藥物的「劑型」也是導致食道潰瘍的重要關鍵因素。固體的藥丸最常被製成「錠劑」或「膠囊」劑型,由於膠囊殼與食道黏著性比藥錠高得多,與食道黏液接觸後,更容易使膠囊狀的藥物卡在食道,一旦膠囊殼溶解後,內含的藥物成分酸鹼值多較酸或較鹼,因此,將對食道造成傷害。另外,藥物的「尺寸大小」也是影響的原因之一,較大顆的藥錠或膠囊卡在食道的機率,無疑地比小顆的藥物大。

為避免藥物引起的食道潰瘍,最重要的是有正確的服藥習慣,服藥時,務必配服足量開水;若藥物體積較大,或一次服用多顆藥物,則需要併服更多的開水,以確保藥物能通過食道順利抵達胃部。服藥後,切忌馬上躺臥或就寢,如果可以的話,盡量保持上半身直立,甚至稍作走動,都能幫助藥品進到胃部。

延伸閱讀:
 。
慢性病患每天吞20顆藥,千萬別吃錯!!飯前是多久以前?忘記吃藥怎麼辦?
食物有保存期限,其實藥物也有,但多半被忽略了,吃過期藥等於沒吃藥!避免吃藥物過期6招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