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2022年經歷了峰迴路轉的歷程,從3月底起,新一波的Omicron變異病毒及BA.5變異病毒接連帶動了本土確診潮,到12月政府取消室外空間應全程配戴口罩的規定,新冠疫苗議題在2022年仍是大眾關注焦點,在疫苗十大議題中就佔據八個名次,更是包辦前三大疫苗議題。

包含位列榜首的「兒童該不該打新冠疫苗的爭議」、第二名的「接種第四劑疫苗是否利大於弊」、第三名的「青少年接種新冠mRNA疫苗可能引起心肌炎」、第四名的「台灣引進BA.1 與BA.5次世代新冠疫苗」、第六名的「由於新冠病毒不斷出現免疫逃脫,恐致每年都發生2到3次的感染潮」、第八名的「打3劑高端新冠疫苗對死亡、中重症保護力超過9成」、第九名的「日本不承認高端疫苗,赴日旅遊必須提供入境前72小時內的PCR陰性證明」及第十名的「英媒認台灣正面臨垂直感染軌跡的可怕前景,恐在夏季前造成前所未有的死亡率」。

隨著疫情的起起伏伏,針對疫苗接種副作用與族群民眾仍有許多疑慮,對此醫師建議,雖然擔心疫苗副作用對特定族群的影響,但未接種將面對更高的確診後遺症風險,因此仍然鼓勵施打疫苗,以盼全民更有本錢面對與病毒共存的時代。

第一名、兒童該不該打新冠疫苗的爭議

隨著傳播力強卻威力不減的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進入台灣社區,新冠肺炎的確診人數不斷增加,雖然因為國內疫苗施打覆蓋率的提升,讓絕大多數的確診者是輕症或無症狀感染,但極少數中重症患者,尤其是兒童死亡案例,也讓家長憂心忡忡。然而,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開放5至11歲兒童施打新冠疫苗,國內又掀起新一波討論,讓家長遲疑到底該不該讓發育中的孩子接受新興類型疫苗。

根據指揮中心公布今年以來各年齡層確診者的人數與佔比,12歲以下兒童的感疫風險與其他年齡層無異,雖然兒童染疫多為輕症與無症狀感染,但越來越多國家發現染疫兒童中出現侵犯身體多系統的發炎性疾病,被統稱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依據國外數據統計,MIS-C發生機率約為萬分之3,且有3至6成患者會住進加護病房,死亡率在2~10%之間,這也是許多國家開始為5至11歲兒童施打新冠疫苗的原因。

第二名、國內廣泛討論是否需接種第四劑,接種第四劑疫苗是否利大於弊?

為加強對變異株的防護,國際疫苗大廠紛紛啟動研發次世代疫苗,台灣目前雖然每日確診病例數趨勢呈現下降,但仍有起伏,Omicron亞變異BA.4、BA.5來勢洶洶,企圖突破疫苗的防守,戰役仍未停歇,專家提醒在秋冬前接種第四劑,以防疫情再度襲來。疫情指揮中心擴大開放「可接種第四劑對象」,對於第四劑究竟要不要接種?或是要等待「次世代疫苗」來到時再接種?民眾心中存有很多疑慮。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如果是高風險的老年人、免疫功能缺損等族群,就不要等次世代疫苗,現在流行變異株病毒,發生感染的機會很高,如果在等待的過程中感染引發重症會更麻煩,若符合接種資格者,盡速施打現有疫苗。建議以下人員打第四劑,65歲以上民眾;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照護相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或船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這幾類人員接觸頻率太高,其他民眾可依各別考量選擇性是否施打。

第三名、青少年接種新冠mRNA疫苗可能引起心肌炎

青少年接受mRNA疫苗的確會有較高比例的心肌炎、心包膜炎發生,尤其是第二劑後,通常發生在接受疫苗後一星期內。研究指出12到15歲男性的發生率約為每百萬劑70例,而16到17歲男性的發生率為每百萬劑105例。大多數案例患者對藥物和休息反應良好,很快好轉。但若沒打疫苗,感染新冠病毒後併發心肌炎的風險更高、更嚴重。

以色列研究報告指出,mRNA COVID-19疫苗接種增加3倍心肌炎風險;而感染新冠病毒後增加18倍心肌炎風險。接種COVID-19疫苗的益處明顯超過了接種疫苗後患心肌炎的風險。目前更有研究證實,將兩劑間隔拉長到8週以上便會減少心肌炎的發生。台灣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青少年基礎劑可接受BNT或莫德納疫苗,兩劑間隔12週以上;基礎劑兩劑可BNT或莫德納混打;於最後1劑基礎劑接種後5個月,接種追加劑。

第四名、台灣引進BA.1 與BA.5次世代新冠疫苗

繼之前引進莫德納BA.1次世代雙價疫苗後,莫德納與BNT的BA.4/5次世代雙價疫苗雙雙取得台灣的緊急使用授權審查(EUA)。

第五名、非活性帶狀疱疹疫苗在台上市,保護力達9成左右

帶狀疱疹有兩大風險因子,其中,年齡是很重要的因素,50歲以後發生率陡升,且50歲以上患者超過半數在痊癒後會留下「疹後神經痛」,此外,長期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大等,也是好發因子。帶狀疱疹可以治癒,也有疫苗可打,目前已有的疫苗屬於活性減毒疫苗,預防效果約7成,接種後6年保護力消退僅剩不到35%;而8月即將新上市的非活性疫苗,預防效果高達9成多,且接種4年後保護力仍有85%。

帶狀疹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由於國內50歲以上族群幾乎百分百得過水痘,因此建議50歲以上、或18歲以上免疫力不全族群可考慮接種疫苗。

第六名、由於新冠病毒不斷出現免疫逃脫,恐致每年都發生2到3次的感染潮

美國流行的Omicron BA2.12.1病毒,以及在南非現蹤的Omicron BA4和Omicron BA5病毒,都出現感染過Omicron病毒者再次感染的情況,在美國、南非甚至全世界很多人都不斷染疫,很多專家的報告都顯示,感染Omicron病毒後痊癒的人,在數個月內會再度染疫,只是被感染時症狀比較不嚴重,因為他們身上已經有一定的抗體,但不是完全免疫。

而且美國數據更顯示,有75%的輕症患者出現「長新冠」,也就是有呼吸道問題、嚴重疲勞、認知及記憶受損等情況,由於Omicron病毒不斷出現免疫逃脫,造成疫苗或身體的自然免疫都會被逃逸,加上全球化時代交通便利,各國人與人的交流更為頻繁,導致病毒在持續變種的情況下,恐致每年都發生2到3次的感染潮。

第七名、除了子宮頸癌 HPV疫苗也可防頭頸癌、菜花

早年大眾普遍將HPV疫苗和子宮頸癌疫苗劃上等號,但其實不然。一旦感染HPV病毒將無法自行清除,除了常聽到的子宮頸癌,還有菜花、口腔癌、頭頸癌、肛門癌等風險,其中口腔、口咽及下咽癌更是男性十大癌症之一,既然HPV與這麼多癌症和疾病有關,如何積極預防成了矚目焦點。除了安全性行為外,男女共同預防HPV,依醫囑施打疫苗,防治效果會更好。

第八名、打3劑高端新冠疫苗對死亡、中重症保護力超過9成

食藥署專家會議評估高端疫苗符合疫苗保護效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日(11/18)表示,不分年齡層族群來看,接種三劑高端疫苗在中重症保護力高達 91.4%,高於莫德納 87.4%、AZ 疫苗 65.9%,但低於 BNT 疫苗 95.8%,對死亡的保護力則高達 90.3%。

根據內部資料分析結果,以全年齡層來看,相較沒有接種疫苗者,對死亡的保護力,接種三劑疫苗者,AZ 為 60.9%、莫德納為 90.0%、BNT 為 95.6%、高端為 90.3%,專家會議一致決議認同高端新冠肺炎疫苗符合疫苗保護效益,代表高端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維持有效。

第九名、日本不承認高端疫苗,赴日旅遊必須提供入境前72小時內的PCR陰性證明

依日本現行防疫規定,入境者須打滿3劑列入WHO緊急使用清單之疫苗,但國產高端疫苗並未入列,因此接種高端疫苗的旅客,需檢附72小時內PCR陰性證明,引發部分民眾批評。指揮中心10月19日宣布補打方案,民眾持電子機票等證明,就能接種高端疫苗以外的廠牌。

10月24日晚間,高端公司發表最新消息,表示考量社會責任、企業形象及股東權益,並參考各界意見,評估可在財務負擔合理範圍內,協助解決國人赴日不便,28日起至年底前免費提供接種高端疫苗的民眾赴日PCR檢測。

第十名、英媒認台灣正面臨垂直感染軌跡的可怕前景,恐在夏季前造成前所未有的死亡率

台灣一直以來努力堅守著疫情,去年更因為防疫成就躍升國際舞台,然而近日本土確診人數暴增,英媒就直指,台灣正面臨著垂直感染軌跡的可怕前景,可能會在這個夏天引發前所未有的死亡率。

對此,台北計算生物專家倪誠志(Chase Nelson)也指出,未來每天確診人數恐為20萬例。根據英媒《每日電訊報》報導,隨著新冠肺炎發生巨大轉變,台灣從每天數百病例猛增至數萬例,餐廳、學校、健身房現在都空空如也,曾經被視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安全國家」之一,現今面對極高傳染力的Omicron仍束手無策。

【延伸閱讀】
小學生打新冠疫苗前低燒、流黃膿鼻涕,恐「1疾病」上身,先吃抗生素治療
動物實驗大成功!mRNA技術不只能做新冠疫苗,也為修補「1器官」帶來新希望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