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已經有3年的時間了,這一年來世界各國和台灣陸續解封,從出境人潮就可以看出,大家對於疫後新生活的期待;因此,如何維持防疫表現及降低新冠肺炎威脅,是疫後生活穩定的關鍵。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為了解國人防疫認知狀況,特別進行了防疫認知度大調查,除了解疫情3年後,台灣民眾對於新冠肺炎衛教知識瞭解程度,也想知道民眾對未來的期待。

民眾對新冠預防認知度有待加強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7成民眾對於未來疫情走向樂觀,期待各項防疫政策可正式解封;但仍有3成民眾對於新冠肺炎基礎防疫認知不及格,甚至沒有人可以答對所有的題目,其中,對疫情樂觀的人,在認知答題表現最差,這恐怕會開放後的威脅。

王復德進一步說明,台灣民眾在這3年的衛教之下,對於新冠肺炎的症狀、確診後應對流程認知程度非常高,然而提及預防或治療等資訊,認知度卻還不夠多,因此,提高民眾對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是下一步努力的目標。

將進入第三波疫情,脆弱族群要小心

由於新冠病毒一直在變異,對人類的威脅也尚未停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表示,防疫政策陸續解封之後,觀察到每日新增確診人數持續回升,增幅甚至超過20%,指揮中心也曾表示確診數恐進入快速增加期,預估接下來將進入第三波疫情,因此,提醒民眾防疫仍然不可鬆懈。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有9成為慢性疾病患者、7成為65歲以上長者,顯示高齡及慢性病等脆弱族群應小心。王鶴健提醒,高風險族群感染新冠肺炎後,相較一般人更容易轉重症或引發嚴重併發症,而近期政府也新增氣喘為新一類族群,應特別注意。

糖尿病患、癌患,更須做好防護

另外,依據研究,糖尿病患者染疫後重症風險比一般人高5-10倍,且可能會無法正常控制血糖,至於一般民眾若因新冠肺炎重症住院,一年內也可能會有血糖異常現象,恐影響免疫功能,因此,作好防治工作很重要。目前已有疫苗、口服抗病毒藥物,若能把握時機好好使用,相信可降低新冠肺炎對糖尿病患者的威脅。

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楊志新特別提醒癌症患者,癌友本身免疫力較差,比起一般人更容易受病毒感染,即使身旁親友防疫逐漸鬆懈,自己還是要持續維持警覺。

掌握4大防疫守則

面對疫後,各項防疫措施解封,民眾有望回歸正常生活,各學會與疾管署共同表示,應掌握「4大防疫守則」:

守則1 依醫囑接種疫苗

守則2 有症狀及時快篩

守則3 把握黃金5日治療期,確實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

守則4 維持良好衛生習慣,如:戴口罩、勤洗手等

最後,疾管署署長周志浩提醒,新冠肺炎病毒並不會一夕消失,而是會持續存在,疾管署預測1月底或2月初可能為下一波疫情高峰,雖然影響不大,但要維持台灣防疫表現,仍有賴民眾共同肩負防疫責任,落實四大防疫守則,才能共同迎向疫後新未來。

延伸閱讀:
後疫情時代瘋出國,人在國外發燒、咳嗽,想買快篩,英語該怎麼說?想買維他命B群卻不知道如何表達?
10/13開國門旅遊網站大當機,疫後瘋出國旅遊,如何做才能避免染疫?3種防疫小物一定要帶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