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因受惠於健保帶來的便利性,常愛看醫生拿藥,根據新北市藥師公會的統計,台灣人一年平均要看醫生12次,看門診時有8成的機率會拿藥。然而,許多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可能會與我們正在服用的藥品產生交互作用,進而影響藥物的效果。

「這些食物」吃下肚 恐影響藥物效果

衛福部食藥署也分享幾種常見的案例,提醒民眾用藥時要注意:

1、柚子、柑橘類水果:

許多服用降血壓藥的人,會避免同時食用葡萄柚,但卻不知道柚子(文旦)和葡萄柚一樣,也含有抑制肝臟代謝酵素的成分──「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中秋佳節時持續大啖柚子,可能會抑制高血壓藥的代謝,導致藥品血中濃度增加,使副作用發生機率提高。

食藥署提醒,正在服用降血壓藥品者,如食用柑橘類水果時應特別留意,避免同時服用。

2、高濃度納豆萃取物:

含有高濃度納豆萃取成分的食品,因含大量維生素K,可能會影響抗凝血藥品的作用,應避免在服藥期間食用。

3、高濃度大蒜萃取物:

當大蒜直接用於烹調料理的調味時,不至於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但含高濃縮大蒜成分的食品與抗凝血藥品併服時,則可能會增加出血的藥品副作用,建議於服用抗凝血藥品期間避免攝取高濃度大蒜萃取物。

服藥前先提防藥物交互作用 出現不適應立即通報

食藥署建議,正在服藥治療疾病者,在食用任何保健食品、中藥,或者其他高濃度營養補充品前,都應該先諮詢醫師或藥師,避免其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影響疾病痊癒,甚至增加副作用的發生率;領取藥品時也應詳閱藥品資訊及注意事項,是否有「與乳製品間隔2小時」等與飲食相關警語,若有任何用藥相關問題,可諮詢專業醫事人員。

食藥署也提醒,含高濃度特定成分的食品並非健康萬靈丹,此類食品無法取代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因此,切勿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以免保健不成反而傷身,若因食用健康食品、特殊營養食品或任何膠囊錠狀類產品後,產生身體不適,皆可透過「全國健康食品、特殊營養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做通報。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潮健康

【延伸閱讀】
退燒藥、感冒藥混吃小心急性肝衰竭! 專家點名「6類人」別亂吃:節食者上榜
藥拆封後能放多久? 藥師揭「常見7類藥物保存原則」:不是所有都適合放冰箱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