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COVID-19疫情嚴峻,連續兩天突破5000人確診,指揮中心昨晚拍板,將匡列者的居家隔離天數縮短為「3+4」,今日上路。不過在昨天下午的專家會議中,其實專家意見相當分歧,主要是對大幅縮短隔離天數有疑慮,光是討論這個部分就花了一個多小時,讓專家直言「已經無法思考」,甚至得要換個腦袋。另外,也有人擔憂,由於後4天自主防疫期,只要快篩陰性就能出門,卻沒有要求民眾回報,恐怕都是風險。

居隔新制激烈討論!專家直言「已無法思考」

指揮中心拍板讓「3+4」隔離新制上路,但在25日下午的專家會議中,不少與會專家對於居隔天數一下子縮到3天,意見相當分歧,光是討論這個部分就花了一個多小時,與會者直言,開到最後已經無法思考。

有專家認為,台灣本土疫情還處於緩升階段,在這個時間點大幅調降居隔天數「太冒險」,考量病毒潛伏期,居隔5天、7天都比較安全,若真要縮得比7天還短,那「4+3」也比「3+4」好一點。

對於縮短隔離天數,專家們意見相當分歧。圖/台視新聞

後4天自主防疫「天天快篩」 未強制要求回報

也有感染科專家點出,其實後4天可外出的自主防疫期,中央規定天天快篩,可以讓人比較放心,新制勉強還算及格,但中央沒要求民眾回報快篩結果,就怕有人沒採檢就出門。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風險是一定有的啊!這個就是要大家配合,台灣民眾在這面的配合度,一直到目前為止都是表現不錯的。」

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黃玉成表示,「就是很難啦!很難開,大家還是都會有一些擔心,怕要放開又醫療量能的問題,不只是民眾要改,醫生的觀念要改,每個人都要換新的腦袋。」黃立民說,「要完全討論出意見很集中到一個方向也不容易,考慮就是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所以配套措施是很重要的。」

居隔「3+4」上路 專家:觀察染疫是否指數上升

不過專家們一致認為,在新制上路後,應該要觀察染疫人數是否呈現指數型上升,同時要提出醫療量能應變措施,避免中重症感染者大增,導致醫院無法負荷,並把篩檢工作下放到診所。

居隔「3+4」上路。圖/台視新聞

「3+4」政策週一晚間公布、週二正式上路,如今只能邊走邊看,「配套措施」是否還有改進空間,都得再做思考。

台北/魏于恬、黃明聖 責任編輯/朱怡玟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