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的林媽媽是會計師,也是一位家庭主婦,前陣子忙著公司年底結帳,只能趁著過年前的周末趕著大掃除,連續兩天之內,將大門門窗、廚房廚櫃,還有浴廁玻璃鏡,都刷洗得一塵不染,從客廳到臥室也換上了新壁紙,象徵除舊布新、迎接好運。
林媽媽原以為可以開開心心過個好年,沒想到在小年夜當天,她感到肩膀劇烈疼痛,兩個手臂痛到舉不起來,礙於過年跑醫院會沾晦氣的迷信觀念,只好到藥房買酸痛藥布貼、吃止痛藥。
姿勢固定太久 成肩膀過度使用
整個過年期間,林媽媽不但切菜、煮菜很辛苦,就連伸手挾菜、梳頭、穿衣服等日常大小事,都感到非常痛苦,甚至睡覺側躺痛到醒來,原以為只是肌肉拉傷,但身體疼痛不適仍未好轉,不但過年例行的消遣活動打麻將暫停,原本計畫的出遊行程,也因此作罷。
年後林媽媽到醫院檢查,結果診斷是五十肩,她疑問:「我怎麼突然會有五十肩?」醫師告訴她,平時長時間打電腦工作,同樣的姿勢固定太久,早就造成肩膀過度使用,拉扯到肩膀關節、讓肌肉過勞,又因大掃除工作,讓肩關節負荷量暴增,才會突然造成五十肩的急性疼痛症狀發作。
林媽媽先後接受電療、低周波治療,每天也勤熱敷,不過改善效果都不好,經物理治療師施行徒手治療,鬆開沾黏的肩關節組織,並建議持續做手指爬牆、鐘擺等運動治療,短短一星期後,肩膀活動不再卡卡,顯著改善五十肩的困擾。
什麼是徒手治療?
「徒手治療」專治骨骼肌肉系統疾病。聽到「徒手治療」,一般人第一時間會想到坊間國術館的整復、整脊、整骨,或是民俗調理的推拿、按摩;事實上,「徒手治療」是物理治療項目之一,而物理治療師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經過國家考試取得合格證照,才可以進行徒手治療及運動治療的醫療專業人員。
中華肌內效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常務理事、資深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指出,所謂的「徒手治療」,可以簡單從字面上的意思認知,是單純利用萬能的雙手達到治療的目的。
由於物理治療師非常清楚了解人體解剖結構、生理學及生物力學的概念,可以針對病患的骨骼肌肉系統疾病,直接透過雙手的施力,進行按壓、鬆動、牽拉、伸展、按摩及貼紮等手法,並提供阻力、助力,或是引導等動作,調整病患失序的人體結構,以達到減輕疼痛、恢復軟組織彈性、提升關節活動度,以及增進活動等功能。
簡文仁提到,聞名國際的「一指刀療法」,就是徒手治療的一環,直接在病患的軟組織損傷部位,利用拇指取代鋼刀,進行各種手法技巧,如撥法、順法,對於肌肉酸痛、急性扭傷或慢性發炎等軟組織損傷,具有良好的消炎、消腫、止痛及修復組織的功效。
治療手法多 急慢性疼痛都適用
徒手治療對於現代人常見的運動傷害,例如:肌肉拉傷、扭傷、肌腱發炎、關節錯位、脫臼,或是長期姿勢不良、壓力過大、過勞,引起的肩頸酸痛、腰酸背痛、下背痛、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以及關節炎、五十肩、板機指、網球肘、腕隧道症候群、脊椎側彎、坐骨神經痛、退化性骨關節疾病等多種骨骼肌肉急慢性疼痛,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徒手治療常見的手法,包括:關節鬆動術、神經鬆動術、筋膜鬆弛術、淺層或深層按摩、拍打振動、淋巴按摩、結締組織按摩、關節復位等。
簡文仁強調,徒手治療可以有效幫助病患促進血液循環、放鬆僵硬肌肉、減少軟組織沾黏,還可以產生物理性刺激,引起操作部位產生後續連鎖反應,進而緩解疼痛、靈活關節及促進損傷部位修復。
關節鬆動術 拉開五十肩沾黏
簡文仁舉例,俗稱「五十肩」的沾黏性肩關節囊炎,是因為關節囊與周圍韌帶發炎,進而產生沾黏而無法動彈,引起紅腫熱痛等不適症狀,造成肩關節活動度變差。而常見的治療方式,如熱療、電療、低周波治療等,都只能夠增加局部血流循環、軟化僵硬肌肉、減少組織發炎,幫助減緩疼痛。
要根本改善肩關節活動受限問題,必須將沾黏的關節囊打開,徒手治療中的關節鬆動術,就是很好的方式之一。簡文仁說明,關節鬆動術是在病患麻醉放鬆的情況下,由物理治療師徒手進行伸展、鬆動攣縮沾黏的關節囊,利用不同方向的滑動,去拉扯關節各個方向的關節囊,增加肩關節間的活動度,幫助關節恢復正常活動。
關節鬆動術可有效降低沾黏程度,並縮短病程,整個過程大約需要10到20分鐘,病患術後一星期內即有顯著的改善,若要恢復到關節正常活動角度,通常還需要搭配6至12個月的運動治療。
8種人不適合徒手治療
簡文仁提醒,徒手治療可能造成疼痛感,但並非越痛越有效,取決於物理治療師施作力道的程度而不同,也必須避開危險部位,例如:大關節、血管豐富的頸部,以及鄰近腎臟的後腰側。
不過,徒手治療也並非人人適合,包括:骨折、脊椎滑脫、骨質疏鬆症患者、椎間盤突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因患者關節穩定度較差應避免,以及服用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都不適合。
延伸閱讀:
。別以為復健科只能治酸痛、拉脖子,能助COVID-19患者恢復心肺功能、回歸正常生活
。腦幹出血中風7年後,經顱磁刺激治療,從無法生活自理到做早餐給太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