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憂「微負壓環境」存在較高風險。圖/台視新聞
醫界憂「微負壓環境」存在較高風險。圖/台視新聞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由於各大醫院的負壓隔離病房不敷使用,醫院得額外開設專責病房。但台北市醫師工會指出,不少醫院來不及改裝病房的抽風排氣系統,只能先以開窗、裝電風扇向外吹,或在窗戶加裝一般排氣扇來因應 ,但這種「微負壓環境」還是存在較高風險,希望中央明訂通風排氣指引,避免讓病毒有機可乘。

來不及改裝系統 專責病房開窗、裝電扇應急

近來接連出現專責醫護確診,醫師工會跳出來說話,盼中央不應只檢討防疫SOP,環境安全也得仔細分析。有別於一般病房,負壓隔離病房有獨立的空調系統,讓特殊患者呼出的空氣不會串流到其他病房,此外也會過濾空氣中的微粒,防堵病毒飄散。

但近期新冠疫情又爆發,負壓隔離病房根本不夠住,醫院得額外開設專責病房。台北市醫師工會指出,不少醫院因為來不及改裝病房的抽風、排氣系統,先用開窗、裝電風扇向外吹,或在窗戶加裝排氣扇來應急,但這種「微負壓環境」不見得安全。

醫院應急的抽封排氣方式。圖/台視新聞

北市醫職業工會顧問陳秉暉指出,WHO之前有做過相關指引,包含通風方式、通風排氣量、氣流方向跟排氣處理上都給過很明確的標準跟建議,「但台灣目前在這些相關的規範上,其實是比較模糊的。」

非負壓隔離病室 醫籲中央明訂通風排氣指引

針對非負壓單人隔離病室,目前中央的規定是「勿使用正壓、適度開啟窗戶、房門維持關閉」,醫師認為這樣的要求模糊,應該制定明確的通風排氣指引。畢竟根據研究,氣溶膠的直徑大約5-10微米,飛行距離可達10公尺;相較於 飛沫直徑大於5微米,飛行距離是1公尺,兩相相比之下,氣溶膠擴散較遠、停留時間也較久,一般口罩不見得能抵擋,因此必須加強通風排氣,才能讓環境更加安全。

非負壓單人隔離病室排氣規定。圖/台視新聞
氣溶膠傳播相較飛沫傳染,擴散較遠、停留較久。圖/台視新聞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如果是一般病房,常常空調沒有獨立式空調,所以風險是會比較大一點。」醫師認為,近來專責醫護或防疫人員確診,不應只檢討防疫SOP,環境安全也得仔細分析。

台北/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林彥均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