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的起點中國武漢,實施高強度的硬封城措施。圖:台視新聞
疫情爆發的起點中國武漢,實施高強度的硬封城措施。圖:台視新聞
  • 佛系抗疫的英國三次封城,確診數大幅下降,但病毒株又再變異,解封計畫再度延後
  • 武漢高強度硬封城,總病例數減少96%,但沒先封住對外交通,鄰近城市確診數飆升
  • 封城前的心理建設是成敗關鍵,與民眾充分溝通,作足心理準備,全民團結抗疫

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超過150個國家實施封城,台灣5月疫情升溫,在一個月內新增超過一萬人確診,甚至一天內最多有超過400人確診,不過在民眾自律、團結抗疫之後,近來單日確診數有趨緩的跡象,但仍不可鬆懈,因此疫情指揮中心在6月23日宣布,三級警戒延到7月12日。台灣靠自律,對比世界各國一年多來的封城措施,封城,真的能夠有效防堵疫情嗎?以有著佛系抗疫的英國來說,前後歷經了三次封城,第一次封城確診數大幅下降,但隨著病毒株變異再變異,封城解封計畫再度延後。

英國佛系抗疫 前後歷經三次封城

歐洲、美洲、澳洲及亞洲,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超過150個國家,陸續實施封城,各國強度不同,手段措施也不一樣,其中英國的佛系封城就備受討論,英國目前歷經三次的封城,第一次在去年3月底一路到6月,第二次則是在11月聖誕節前,封了一個多月,最後第三次的封城因為疫情仍嚴峻,在聖誕節後一直封到最近,才逐步要解封。有在英國打工度假的國人表示,在佛系封城的制度之下,依舊照常在手搖飲料店上班,不過上門顧客,卻明顯少了許多,當時英國實施所謂的軟封城措施,除了關閉學校,公共場所之外,民眾依舊可以自行出門,採購民生必需品,早期也沒有禁止國外的旅客入境。

英國的封城措施的確可以看到成效,但隨著病毒株變異,封城效果卻相當有限,第一次封城從3月的單日確診2335例,下降到了6月的1026例,不過受到英國變種病毒影響,11月確診人數卻飆升到了將近兩萬例,再度實施第二次封城,今年1月初,英國確診數更是打破紀錄,單日就足足有超過五萬人確診,原本3月疫情趨緩,預計開始解封,但近日又受到印度Delta變種病毒影響,第四階段解封計畫再度延後到了7月19日。

高強度硬封城 控制不住反造成疫情爆發

相較於英國的軟封城,疫情爆發的起點中國武漢,則是實施高強度的硬封城措施,強制性的封城,其實就會訴諸於所謂的監視手段,利用強硬的交通管制,限制所有的人。不過硬封城真的能夠,有效地控制疫情嗎?科學雜誌就以模型數據推估研究,如果沒有封城,武漢以外的地區,預估會有大約75萬人染疫,如果封城,推估只會增加不到3萬人確診,強硬的封城措施,確實讓總病例數減少96%,但專家直言,硬封城看似能夠控制住當地的疫情,但卻因此使得鄰近城市的確診數大幅飆升。以當時武漢來說,雖然實施強硬的封城,事實上在封城之前,已經被感染者可能已經在外面活動,因為沒有封住往外的交通運輸,當感染者搭乘飛機移動到其他國家,就會造成全球性的疫情爆發。

封城前心理建設成關鍵 充分溝通且團結抗疫

然而封城措施是否成功,除了嚴格與否,事前的心理建設更是成敗關鍵,因為在宣布封城時,民眾容易恐慌,也會一窩蜂去搶購物資,相對可能又會造成另一波群聚。一昧的封城,或許可以短暫的紓解疫情,但對民眾而言,換來的只有恐慌,有學者認為與其直接封城,不如利用公共防衛措施,跟民眾充分溝通,做足心理準備。

歷經封城的苦與慌,過來人在親身經歷之後,有了不同的體悟,在英國打工度假的國人表示,在封城期間,其實民生用品很足夠,在第一次封城會感到恐慌,所以出現大量囤積物資的情形,不過在二、三次封城後,只要去超市,想買的東西,仍然還是買得到。檢視各國封城的成效,軟硬封城只是過程與手段,更重要的是 事前充分溝通,建立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感,再搭配疫苗的施打,全民團結抗疫,將是對抗病毒的最佳解方。

記者/陳晏瑋 詹宏舜  責任編輯/陳加欣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