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仁義潭水庫,久旱不雨蓄水量只剩下17%。圖:台視新聞
嘉義縣仁義潭水庫,久旱不雨蓄水量只剩下17%。圖:台視新聞
  • 56年來最大乾旱危機,受鋒面接近及午後對流旺盛影響,石門水庫終於有雨水進帳
  • 今年春雨偏少,5月底第一波梅雨才報到,未來下雨時間也會因地球暖化跟著縮短
  • 原是多雨之島的台灣,未來乾旱恐怕成常態,水資源的利用與管理,面臨嚴峻挑戰

台灣2021年面臨56年來最大乾旱危機,不過近日受到鋒面接近及午後對流旺盛影響,在桃園石門水庫上游,終於有雨水進帳,因爲石門水庫水情吃緊,5月底的水位來到204公尺,創下歷史上第二低,蓄水量一度剩下8.5%,只能再供應12天的用水,若沒有足夠的降雨,桃園水情恐怕亮起紅燈,得實施供五停二措施,所幸台灣降下午後大雨,讓水庫稍微解渴。

台灣梅雨季晚報到 下雨時間恐縮短

整個西部地區,從桃園以南一直到高雄的水庫蓄水量都呈現告急,因為天氣炎熱加上降雨量太少,以嘉義縣仁義潭水庫來說,因為今年枯水期的關係,讓早已遷村的內甕村遺址重現天日,廢棄的電線桿、原本的主要幹道都一一浮現。對比以往仁義潭水庫滿水位的空拍景象,與現在乾枯龜裂的地面樣貌,呈現對比。自來水公司第五區管理處監測,仁義潭水庫的蓄水量,2020年同期還有617萬噸,但今年截至5月24號為止,只有438萬噸,蓄水量只剩下17%,不夠的水只能從雲林湖山水庫、台南曾文以及烏山頭水庫調撥支援。

今年春雨偏少,都期盼梅雨季能幫台灣解除缺水危機,不過今年直到5月底,第一波梅雨才來報到,比起歷史上的統計平均時程來得更加晚,攤開近5年紀錄,2016年梅雨季報到在6月11號至6月15號,2017年是在5月21號到5月25號,2018年則是史上梅雨季最晚報到的一次,落在6月16號到6月20號,2019年是5月16號至5月20號,2020年也落在5月中旬左右,專家點出未來的梅雨季不只會晚到,下雨的時間也會因為地球暖化跟著縮短。

全台水情拉警報 水資源利用與管理成挑戰

最近幾年,梅雨季的連續性降雨,情況越來越少見,根據歷年來5月平均降雨量的統計,最少是1954年的28.8毫米,其次為1963年的34.1毫米,再來則是2009年37.2毫米,而今年截至5月25號為止,只有44.3毫米,這是從1947年有紀錄以來,位居的第四少雨,連帶全台水情拉警報。

專家認為多雨且準時的梅雨季,可能也只能增加一到二個月的用水量,真正要解除旱象還是需要颱風,若颱風雨不夠,即使能度過一年,明年仍然有很長的乾季情況,從氣候變遷的角度,極端乾旱、高溫,或是極端降雨,發生的頻率與強度,是會越來越明顯,對台灣來說,如果真的要靠梅雨幫全台解除缺水危機,專家認為並不樂觀,原本是多雨之島的台灣,不久之後的未來,乾旱恐怕成為常態,水資源的利用與管理,面臨嚴峻挑戰。

記者/陳沂琳 李世隆  責任編輯/陳加欣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