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一暝大一寸」,新生兒出生後最重要的兩件事情就是睡覺和喝奶,可見新生兒的照護著重於休息品質及營養補給。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嬰兒哺育委員會的建議,母乳是足月產之正常新生兒最佳的營養來源,應於出生後盡速哺育母乳,並持續純哺育母乳至4至6個月大,在這段期間內(開始添加副食品之前),切記不須額外補充水分以免占了胃容量而導致營養不良或是水中毒。
親餵需依寶寶需求哺餵 瓶餵按照體重換算
嬰兒於4至6個月大時可開始添加副食品,建議持續哺育母乳至1歲,但不建議純母乳哺育超過6個月。針對親餵或瓶餵的寶寶而言,奶量到底要喝多少才算足夠呢?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周昀表示,若是以親餵的方式,需依寶寶需求哺餵,因母乳比起配方奶的排空速率較快;而瓶餵則按照體重換算平均每天依寶寶重量每公斤150至200ml,平均每天3至4小時哺餵一次。
但無論是親餵或瓶餵,皆應同時評估寶寶的排尿量,每天小便量應以有重量的尿布5包以上為標準。
(推薦閱讀:哺乳媽媽吃什麼可以發乳?)
大便顏色 可知新生兒健康狀態
此外,大便顏色的評估對於新生兒而言也是相當重要。國民健康局自2002年起推行「嬰兒大便卡」,目的即在於使膽道閉鎖兒能透過大便顏色的比對,及早發現及早接受葛西手術治療(出生60天以內,愈早預後愈好),家長們可以參照兒童健康手冊的「嬰兒黃金九色卡」,一旦發生任何異常顏色的大便時,可拍照或是將大便留下後,盡快就醫請教專業兒科醫師,必要時需轉診至兒童消化專科醫師,以免延誤病情。
(推薦閱讀:小孩排便時常很用力、出血、像羊便? 一張圖評估是不是功能性便秘)
圖/常春月刊
嬰兒猝死症候群 照護須提高警覺
另一方面,近年來越來越重視嬰兒猝死症候群的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定義是:「一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其發生率在2至3個月大時達到高峰,95%發生於6個月以下的寶寶。
(推薦閱讀:錯誤睡姿恐猝死! 嬰兒仰睡、側睡、趴睡,怎麼睡最OK?)
圖/常春月刊
一歲以下嬰兒應仰睡 不建議與人同床
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一歲以下嬰兒都應該仰睡,嚴禁趴睡(側睡亦不安全),除此之外,嬰兒應放置於個別的嬰兒床上且應與父母親同房不同床,亦不建議與其他人或是多胞胎手足同睡;另外,無論是懷孕時與生產後,皆須避免寶寶暴露於吸菸以及二手菸的環境中,以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
【延伸閱讀】
.寶寶哭鬧拋接、旋轉逗開心? 3NG安撫行為千萬別再做
.寶寶喝母乳好處多! 關於母乳的3基本知識你一定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