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 幹細胞實驗室
換上整套無塵衣,在專家帶領下,進入難得對外開放的幹細胞實驗室,這裡是國內最早成立的臍帶血銀行。新生兒臍帶血,血量多寡因人而異,平均大約50到80毫升,在寶寶出生15分鐘內必須採集完成,避免血液凝固。
生技公司造血實驗室協理高茂涵:「把血漿去掉,剩下的那個就是我們要的。」送進實驗室離心靜置後,臍帶血逐漸分離成上層的血漿,和下層深色的紅血球,中間少量白色物質,就是醫療應用最重要的幹細胞。前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研究所教授張南驥:「臍帶血幹細胞如果回到骨髓,它的造血功能馬上可以恢復,癌症也可以用,你的骨髓有些缺陷,做的東西不好的話也可以用。」
幹細胞的再生及分化能力,是一般細胞的10~20倍,也就是說,一個幹細胞可以不斷產生新細胞,並分化出肌肉、血球,和神經等多種不同細胞,像是臍帶血中就有大量的造血幹細胞,可以製造血球和血小板,是免疫系統的主要來源,臍帶中則有間質幹細胞,可以分化成肌肉、神經和骨細胞,能夠用來修復膝關節軟骨,或是難以癒合的大型傷口,不過除了臍帶血,其實成人的周邊血或是脂肪裡頭,也能取出幹細胞。
三軍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戴念梓:「我們的脂肪組織,我們的骨髓的組織,甚至於我們身上的一些細胞,都有技術可以把它蒐集之後培養幹細胞。」不管是成人還是新生兒,幹細胞都必須存在零下196度的儲存槽中,在24小時恆溫的情況下,即使經過20、30年,依然可以保持細胞活性,只不過除了重症,目前使用機率並不高,因此,社會對於臍帶血幹細胞到底要不要儲存,反應兩極。
生技公司造血實驗室協理高茂涵:「新生兒的臍帶血比較原始,所以移植以後的排斥性會比較低。」中國附醫細胞治療中心執行長鄭隆賓:「80歲的人幹細胞的量,就只有剛出生的兩百分之一,所以如果真的要儲存幹細胞,最好的儲存方式是愈早愈好,趁著年輕的時候把幹細胞存起來。」
台灣從2000年開始發展臍帶血,因為機構眾多,還有自費或是公益捐贈等不同方式,食藥署在2012年,將臍帶血定型化契約納管,提供自存民眾合理的收費標準和監督機制,而在2005年時,衛福部已經針對臍帶血開放29項疾病醫療應用,主要是血液、骨髓或是先天免疫疾病,像是白血病、淋巴瘤還有重度海洋性貧血等,2018年政府公告《特管辦法》,開放成人儲存自體幹細胞,醫療應用擴大到40多項,不再只侷限於重症。
幹細胞治療 解鎖自體修復
60多歲的王伯伯罹患糖尿病超過20年,一開始腳掌輕微受傷,但經過3年治療,傷口不但沒有癒合,反而愈來愈嚴重,甚至反覆感染,幾乎天天得靠止痛藥才能入睡。王太太:「每天換藥都一樣,那時候想說感覺很沒有希望,遙遙無期這樣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好。」細胞治療患者王伯伯:「我已經去過很多醫療院所,很多醫生建議要截肢,我就一直堅持不要。」
原本幾乎不抱希望的王伯伯,醫師決定讓他採用最新上路的細胞治療,先從肚子抽取1公克左右的脂肪,從中分離出間質幹細胞,培養三個星期左右,就能用來治療傷口。三軍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戴念梓:「把細胞注射在傷口的周圍,如果說你是心血管的問題,我們就會經由血管的注射方法,讓這些幹細胞回到我們的體內。」
細胞治療患者王伯伯:「每個禮拜看都有進展,有一層白膜,肉也長出來了。」原本得和傷口長期抗戰,生活起居都要依靠家人的王伯伯,經過連續六個禮拜治療,現在站立、走路都沒問題,展現幹細胞的再生能力。生技公司細胞實驗室協理席宇廷:「愈多細胞愈大塊,可以治療愈大的傷口,最大的是200平方公分左右。」
中國附醫細胞治療中心執行長鄭隆賓:「在術前可以看到這裡一個腫瘤相當大,4個月的治療之後,可以看見腫瘤幾乎完全消失不見。」細胞治療也可以用在癌症,主要是透過會偵測癌細胞的樹突細胞,訓練其他的免疫細胞,以達到有效攻擊癌細胞的目的,目前《特管辦法》審核通過的細胞治療,包含用成人周邊血,或臍帶血的造血幹細胞來治療血液;或是用免疫細胞治療實體癌症;間質幹細胞和軟骨細胞,則可以用來修復組織或膝關節。
培養幹細胞 代價仍不斐
不過,為了安全起見,這些治療都必須使用自體細胞。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因為這一些新興的治療,希望能夠看到它的治療的效果,跟有沒有發生一些不良的反應,來作為未來要再核准,或者是調整開放項目的一個重要政策依據。」
《特管辦法》無疑替台灣的再生醫學開啟一扇門,只是不可諱言,這些先進的治療方式,目前在國內還相當昂貴,傷口治療要價40到50萬元,免疫細胞治療癌症則達到百萬元以上,三軍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戴念梓:「細胞治療都是經過細胞培養放大,整個安檢的過程成本就是相對就是比較高。」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商業模式上,自體細胞治療太慢,都想要發展異體,日本2024年要降低成本,降到原來價格的47%,差不多2047、2048年,要降到原來的14%。」日本喊出4年內,要將細胞治療成本降到一半以上,畢竟如果使用者為數不多,就不能稱為是醫療產業,無法形成商業模式,隨著科技發展,成本逐步降低,才有更多人能夠受惠。
記者/蔡佳珍 陳世忠 張倫昌 王勝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