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癌症年花健保1100億元,對準基因用藥的精準醫療可望減少浪費。圖:台視新聞
十大癌症年花健保1100億元,對準基因用藥的精準醫療可望減少浪費。圖:台視新聞
  • 癌症年花健保1100億元,依然是國人死因第一名,凸顯精準醫療重要性
  • 精準醫療就是透過基因檢測,找出癌症變異基因,對準基因下藥
  • 人體至少300個基因變異與癌症有關,用對標靶藥物,反應率可從兩成提高至九成

到醫院看診,國內病患大多享有全民健保給付,但隨著人口結構老化,醫療支出不斷增加,健保也從2017年開始由盈轉虧,到2020年第三季已經虧損390億元,連續四年呈現赤字,預估2021年底,虧損將突破770億元,安全準備金連一個月最低標準都不到。衛福部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至少是8千億要用,你收了7千億又不夠錢,這個醫療費用的支出,我們還不夠,所以我們應該再多收保費。」

十大燒錢癌年花千億 健保虧損嚴重

調漲保費勢在必行,只是想讓健保永續經營,除了開源,當務之急還是節流。想要把錢花在刀口上,診斷治療就要更精準,才能避免過度醫療,甚至無效醫療,目前各國發展精準醫療,都把癌症視為頭號目標。根據健保署統計,2019年健保支出約7153億元,癌症治療就花了1108億,其中肺癌、乳癌和腸癌,是最燒錢的三大癌症,特別是肺癌治療費用最高,死亡率卻依然是十大癌症之首,凸顯出癌症確實需要更進一步的精準治療。

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佳訓:「長在頭頸部的癌症,卻出現肺癌的基因,這種治療就是新年代的精準治療,它不看腫瘤種類。」一名60歲婦人,罹患唾液腺癌第四期,採用傳統標準治療都沒有效,幾乎已經沒有任何藥物可用,最後在醫師的建議下,透過基因檢測,沒想到意外找出EGFR基因突變,這種基因突變,通常是出現在肺癌患者身上,會促進癌細胞生長,果然在使用肺癌標靶藥物治療之後,婦人的唾液腺癌腫瘤,在1週內就縮小超過5成。

減少浪費  精準醫療瞄準基因用藥

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佳訓:「台灣、日本、韓國,甚至美國、歐洲,都已經大量在進行這樣的研究,在同一個癌症裡面分出不同的基因型,然後給予不同的基因治療。」有別於以往大部分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診療模式,所謂的精準醫療,不只要看病徵,還要進一步透過基因檢測,直接找出藏在人體內的變異基因,對準基因下藥。

臺大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醫師柯博升:「我們知道癌症,它是一個來自基因變化的疾病,所以說如果我們能夠直接去找出,它特別的基因變化的時候,理論上來講,就能夠根據這個基因變化,去設計不同的藥物。」

通常癌症基因檢測的使用時機,是在化療、放療,或是手術等傳統治療都確定無效才會進行,另外不適合手術、也無法進行化療的年長者,與末期患者同樣也能使用,除此之外,棘手的特殊癌症,也會把基因檢測視為是一線生機。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佳訓:「在他還想要拚的狀況下,我們當然就要提供新的方向。」

人體300個基因變異  與癌症有關

每個人體內基因多達2萬2千個,目前已知至少有300個遺傳基因變異和癌症有關,也就是說,身上帶有特定基因變異的人,罹患癌症風險就比一般人還要高,一般而言,只要體內檢測出EGFR基因突變,就有50%的肺癌發生率,篩檢出BRCA1基因突變,則有65%的乳癌發生率,另外,RAS基因突變,則有40%可能得到大腸直腸癌。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肺癌專科醫師蕭世欣:「如果你的肺癌裡面,或是肺腺癌裡面,有所謂的EGFR、ALK,或是ROS1,這種致癌基因,那你對所謂的標靶藥物治療的反應率,可能從過去的平均值20%、30%,拉高到90%,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沒有這個標靶基因,那你即使用了標靶的藥物,你的反應率可能只有1%。」

以第四期肺癌來說,標靶藥物每個月就要20到30萬元,至少2到3個月才能看出成效,等於一個治療階段要花40到90萬元,比起貴而無效的治療,10多萬元的基因檢測,至少可以提供明確方向,救患者一命。健保會公正人士代表滕西華:「藥物遠比基因檢測貴非常非常多,所以你與其亂槍打鳥,或是盲目使用昂貴的標靶藥物,甚至將來的免疫細胞療法的這一些藥物,不如花在前端。」

基因新藥開發 仍待突破

只不過即使經過治療,致癌基因還是會不斷變異產生出抗藥性,因此,癌症愈到後期,需要檢測的基因數愈多,甚至做到全癌症基因檢測,對於患者的經濟負擔也就愈大。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佳訓:「如果你的經濟能力不夠好,要去做這個基因檢測,這也是一大筆開銷,所以在醫師跟病人的治療上面,它就顯得相對的比較弱勢。」健保會公正人士代表滕西華:「應該健保署要考慮把基因檢測,納進去跟藥廠風險分攤的機制裡面,或者考慮納入健保給付。」

不只費用不是每個人都負擔得起,每次檢測也不一定都能順利找出結果,而且不是每個基因突變,都有藥物可以使用。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佳訓:「有些病人是找不到的,我們必須還是強調這個是缺點,基因檢測在做之前是無法預測,它會做出什麼結果,還有太多東西要做,研究還有新藥開發、臨床試驗。」

隨著人類基因密碼不斷被解開,或許有一天,就有機會提早預知癌症、戰勝癌症,只是不可否認,目前基因檢測精準醫療的代價,對多數人來說依然是高不可攀,真正要臨床廣泛運用,恐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記者/蔡佳珍 陳世忠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