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常春月刊
圖:常春月刊
  • 三高族群、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等,都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
  • 調整生活習慣,避免熬夜,飲食避免高油高鹽,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機

心血管疾病是現代人最重要的健康問題之一,而且別以為年輕就不會發生,目前發生於青壯年族群的比例也不少。特別是今年冬季較以往冷,提早找出心血管可能的未爆彈,儘早接受治療或調整生活習慣,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榮新診所主任康宏銘指出,根據本院去年8-10月健檢統計,在總計2300位受檢者中,其中男性855人,女性1445人,平均年齡40.4歲,血脂異常的比率高達45.4%,血壓偏高有39.1%,血糖偏高有14.5%,體重過重有40.1%,其中約有三成符合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

中壯年族群仍要注意心血管疾病

三高族群(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肥胖及代謝症候群、有抽菸習慣、明顯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作息不正常、經常心悸胸痛者...等,都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

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要當心!除了必要的生活型態改善(飲食、運動、減重、減壓)以外,也可活用科技工具了解自己的心血管狀態,如:動脈彈性檢查(脈波傳導速度)、頸動脈超音波、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自律神經檢查(心律變異分析)、心臟超音波、一般心電圖、運動心電圖、長天期心電圖等。

透過檢查揪出心血管毛病

康宏銘解釋,動脈彈性檢查、頸動脈超音波、冠狀動脈電腦斷層可以實際檢測動脈硬化的程度,並視需要採取積極的藥物治療。壓力失衡引起自律神經失調可能會誘發心血管意外事件,可經由心律變異分析檢測,其中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就好像幫身體踩煞車,可以降低心血管意外(心肌梗塞、腦中風、猝死等)的機會。

一般心電圖能短暫監測心律變化;運動心電圖可檢測運動時的心律、血壓、心跳變化;長天期心電圖能監測一週以上的心律變化,體積輕巧不影響日常生活,可偵測高危險性的心律不整(心房顫動、心室頻脈等),同時分析自律神經活性、睡眠狀態、夜間與晨間血壓的變動趨勢,以及身體活動量分析,找出心血管疾病的潛在風險。

調整生活型態是最好的預防

生活型態調整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式!康宏銘建議,調整生活習慣,作息規律,避免熬夜,飲食避免高油高鹽,戒菸戒酒,必要時配合醫師指示採行積極藥物治療,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機。

康宏銘提醒,心血管疾病發生年齡逐漸年輕化,青壯年族群常自認為還年輕,或是因生活忙碌,就忽略了自身的健康。近期寒流也出現三、四十歲猝死的案例,對於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在天冷時除了注意保暖,有慢性病者應遵照醫囑用藥,留意溫差,同時也可適當運用各種科技工具檢測,協助偵測心血管未爆彈,提前因應降低遺憾發生的機會。

【延伸閱讀】
心血管患者染新冠肺炎死亡風險增3至5倍! 專家曝「3個徵兆」藏不可逆下場
為什麼天氣愈冷血壓就愈高? 先別急著吞降血壓藥!生活3習慣最好現在開始做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