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想喝酒助眠,反而導致睡眠品質不佳!CNN記者跟美國密西根大學合作,追蹤睡眠狀態,發現有喝酒的確比較快入睡,不過一旦酒精代謝完畢,睡眠結構就會開始崩潰,容易在半夜驚醒。
幾杯黃湯下肚,CNN記者來到美國密西根大學跟睡眠實驗室合作,探討睡前喝酒對身體造成的負面影響,為了追蹤睡眠狀態,科研團隊在記者身上安裝生理檢測儀器,報告出爐後,跟之前沒喝酒的狀態相比發現明顯不同。
團隊表示,雖然有喝酒那天的確比較快入睡,但一杯酒要大約3小時才能完全代謝,一旦代謝完畢,睡眠結構就會開始崩潰。睡眠心理學家阿內特指出,到了半夜,酒精從身體內完全代謝,到了更晚因為酒精離開身體,就會出現像是處於戒斷的狀態。此外,因為睡眠困難而喝酒,可能會導致酗酒或更嚴重的酒精濫用問題。
實驗數據顯示,酒精造成流向大腦的氧氣跟血液減少,對心臟造成更大壓力,同時快速動眼期降低,容易在半夜驚醒,由於快速動眼期掌控長期記憶,若是睡眠品質不佳,就容易出現記憶衰退的狀況。因此專家建議,想喝酒最好在睡前3小時喝,等到酒精代謝完畢才能睡得健康。
※請注意: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 禁止酒駕
國際中心/闕帝慈 編撰 責任編輯/馮康蕙